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3 毫米波高增益平板天线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宽带高增益线极化阵列天线 | 第15-18页 |
1.3.2 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 | 第18-20页 |
1.3.3 宽带高增益双极化阵列天线 | 第20-23页 |
1.3.4 毫米波阵列天线无相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4页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阵列天线分析基础及设计流程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阵列天线分析流程 | 第26-30页 |
2.2.1 馈电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2.2.2 阵列天线分析 | 第28-30页 |
2.3 D波段阵列天线馈电结构分析 | 第30-34页 |
2.3.1 空气矩形金属波导 | 第30-32页 |
2.3.2 宽带馈电网络基本结构 | 第32-34页 |
2.4 D波段MEMS工艺分析与验证 | 第34-39页 |
2.4.1 MEMS工艺简介 | 第35-36页 |
2.4.2 典型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2.4.3 典型结构测试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宽带高增益线极化阵列天线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宽带高效率线极化阵列单元设计方案 | 第40-45页 |
3.2.1 宽带高效率同极化子阵列馈电网络 | 第40-42页 |
3.2.2 宽带高效集成喇叭辐射单元 | 第42-44页 |
3.2.3 宽带高效率线极化子阵列单元结构 | 第44-45页 |
3.3 宽带高增益线极化阵列天线设计 | 第45-47页 |
3.3.1 阵列天线馈电网络设计 | 第46-47页 |
3.4 宽带高增益线极化阵列天线测试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 | 第52-67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宽带高效率圆极化子阵列天线设计方案 | 第52-60页 |
4.2.1 宽带高效率正交极化子阵列馈电网络 | 第52-54页 |
4.2.2 宽带高效率互补移相器 | 第54-56页 |
4.2.3 宽带高效率集成喇叭辐射单元 | 第56-58页 |
4.2.4 宽带高效率左旋圆极化子阵列单元 | 第58-60页 |
4.3 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 | 第60-63页 |
4.4 宽带高增益圆极化阵列天线测试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宽带高增益双线极化天线 | 第67-82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宽带高效率双线极化子阵列单元天线设计方案 | 第67-72页 |
5.2.1 宽带高效率双极化正交极化子阵列馈电网络 | 第67-70页 |
5.2.2 宽带高效率双线极化子阵列单元 | 第70-72页 |
5.3 宽带高效率双线极化阵列天线设计 | 第72-76页 |
5.3.1 Y极化馈电网络 | 第73-74页 |
5.3.2 X极化馈电网络 | 第74-75页 |
5.3.3 双极化共用馈电网络 | 第75-76页 |
5.4 宽带高效率双极化阵列天线测试 | 第76-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阵列天线无相测试方案 | 第82-92页 |
6.1 引言 | 第82页 |
6.2 无相测试法原理 | 第82-88页 |
6.2.1 天线测试基本原理 | 第82-83页 |
6.2.2 坐标系及等效模型 | 第83-85页 |
6.2.3 天线之间极化损耗 | 第85-87页 |
6.2.4 待测天线性能分析 | 第87-88页 |
6.3 无相测试操作流程 | 第88-90页 |
6.3.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88-89页 |
6.3.2 实验器材校准流程 | 第89-90页 |
6.3.3 待测天线性能评估 | 第90页 |
6.4 标准喇叭天线性能测试 | 第90-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7.1 研究内容概述 | 第92-93页 |
7.2 未来工作展开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