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 | 第10-11页 |
1.1.1 微波的概念及特点 | 第10页 |
1.1.2 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的概念及特点 | 第10-11页 |
1.2 毫米波的应用 | 第11页 |
1.3 毫米波行波管 | 第11-12页 |
1.4 微带曲折慢波结构 | 第12-17页 |
1.4.1 慢波结构种类 | 第12页 |
1.4.2 微带线结构及其工作模式 | 第12-13页 |
1.4.3 由微带线形成的慢波结构 | 第13-14页 |
1.4.4 微带线曲折慢波结构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 第14-17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微带曲折慢波系统的高频特性分析和输能结构阻抗匹配设计 | 第18-35页 |
2.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2 微带结构不同参数的影响 | 第19-28页 |
2.2.1 色散曲线和耦合阻抗参量 | 第19-20页 |
2.2.2 积分线高度和水平位置对耦合阻抗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3 介质基底材料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微带线导带的几个重要参数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 第23-28页 |
2.3 输入输出结构设计方法 | 第28-34页 |
2.3.1 输入输出结构模型 | 第28-29页 |
2.3.2 微带线特性阻抗和同轴线特性阻抗计算 | 第29-32页 |
2.3.3 阻抗匹配测试结果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V波段介质杆支撑加脊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 | 第35-49页 |
3.1 V波段介质杆支撑加脊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高频特性 | 第35-38页 |
3.1.1 改进后的U型微带结构与原U型结构的对比 | 第35-36页 |
3.1.2 不同结构的高频特性对比 | 第36-38页 |
3.2 传输特性参数研究 | 第38-43页 |
3.2.1 金属损耗影响 | 第41页 |
3.2.2 介质损耗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粒子模拟 | 第43-48页 |
3.3.1 注波互作用粒子模拟模型 | 第43-44页 |
3.3.2 行波管的自激振荡问题 | 第44-45页 |
3.3.3 聚焦磁场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4 输出信号 | 第46-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多脊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 | 第49-62页 |
4.1 多脊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高频特性 | 第49-57页 |
4.1.1 多脊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模型 | 第49页 |
4.1.2 多种结构的对比 | 第49-52页 |
4.1.3 微带线相关参数对结构高频特性的影响 | 第52-57页 |
4.2 结构的传输特性 | 第57-59页 |
4.3 注波互作用粒子模拟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基底悬空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 | 第62-71页 |
5.1 基底悬空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模型 | 第62-63页 |
5.2 基底悬空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高频特性 | 第63-66页 |
5.3 基底悬空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的传输特性 | 第66-67页 |
5.4 基底悬空U型微带曲折慢波结构的粒子模拟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