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样品预处理 | 第11-12页 |
1.2.1 超声提取法 | 第11-12页 |
1.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2页 |
1.2.3 微波提取法 | 第12页 |
1.3 固相萃取技术介绍 | 第12-13页 |
1.3.1 常见的固相萃取填料 | 第12-13页 |
1.4 防腐剂的概述 | 第13-15页 |
1.4.1 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 第14-15页 |
1.5 防腐剂的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1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5页 |
1.5.2 薄层层析法 | 第15页 |
1.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5-16页 |
1.5.4 液质联用法 | 第16页 |
1.5.5 气相法 | 第16-17页 |
1.5.6 气质联用法 | 第17页 |
1.6 抗生素简介 | 第17-18页 |
1.6.1 抗生素类药物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1.6.2 磺胺类抗生素 | 第18页 |
1.7 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7.1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8-19页 |
1.7.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页 |
1.7.3 液相色谱-质谱法 | 第19-20页 |
1.8 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0-21页 |
1.8.1 研究背景 | 第20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8.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五种酯类防腐剂的含量 | 第21-34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3 色谱条件 | 第22页 |
2.2.4 样品前处理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3页 |
2.3.2 样品中酯类防腐剂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3-27页 |
2.3.3 各组分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2.3.4 方法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定量限测定 | 第28-29页 |
2.3.5 稳定性 | 第29页 |
2.3.6 精密度测定 | 第29-30页 |
2.3.7 方法回收率测定 | 第30-31页 |
2.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31-32页 |
2.5 结论 | 第32-34页 |
第3章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八种磺胺类抗生素 | 第34-52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3.2.3 色谱条件 | 第35-36页 |
3.2.4 样品前处理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3.3.1 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6-39页 |
3.3.2 样品干燥的方法的优化 | 第39-40页 |
3.3.3 样品提取液种类的优化 | 第40-41页 |
3.3.4 提取液用量的选择 | 第41页 |
3.3.5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第41-42页 |
3.3.6 最佳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42页 |
3.3.7 不同淋洗剂的选择 | 第42-43页 |
3.3.8 不同洗脱液的选择 | 第43页 |
3.3.9 最佳洗脱体积的选择 | 第43-44页 |
3.3.10 各组分定性分析 | 第44页 |
3.3.11 方法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定量限测定 | 第44-45页 |
3.3.12 精密度测定 | 第45-46页 |
3.3.13 稳定性 | 第46-48页 |
3.3.14 方法回收率测定 | 第48-49页 |
3.3.15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9-50页 |
3.4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