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西方保险诚信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关于保险诚信的制度与诚信体系层面 | 第14-15页 |
1.2.3 最大诚信原则研究与现存诚信问题 | 第15-16页 |
1.2.4 保险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 第16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保险诚信的基本理论概述与经济学分析 | 第18-23页 |
2.1 保险诚信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保险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 第19-21页 |
2.2.1 “柠檬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囚徒困境”的博弈论分析 | 第20-21页 |
2.3 保险诚信问题的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第3章 京津冀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 第23-52页 |
3.1 京津冀保险市场概况 | 第23-29页 |
3.1.1 北京保险市场概况 | 第23-24页 |
3.1.2 天津保险市场概况 | 第24-25页 |
3.1.3 河北保险市场概况 | 第25-26页 |
3.1.4 京津冀保险市场概况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3.2 京津冀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29-35页 |
3.2.1 从行政处罚的视角 | 第29-32页 |
3.2.2 从诉讼文件的视角 | 第32-33页 |
3.2.3 从退保率的视角 | 第33-35页 |
3.3 京津冀财险市场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35-39页 |
3.3.1 北京财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35-36页 |
3.3.2 天津财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36-37页 |
3.3.3 河北财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37-39页 |
3.4 京津冀寿险险市场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39-43页 |
3.4.1 北京寿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39-40页 |
3.4.2 天津寿险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40-42页 |
3.4.3 河北寿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42-43页 |
3.5 京津冀保险中介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43-47页 |
3.5.1 北京中介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43-44页 |
3.5.2 天津中介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44-45页 |
3.5.3 河北中介市场诚信缺失现状 | 第45-47页 |
3.6 京津冀保险市场小结 | 第47-52页 |
3.6.1 京津冀保险市场相对数比重分析 | 第47-50页 |
3.6.2 京津冀保险市场行政处罚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京津冀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52-57页 |
4.1 保险主体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4.1.1 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1.2 公司发展理念与营销员体制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公司内部管理的影响 | 第53页 |
4.1.4 保险市场的结构不合理 | 第53-54页 |
4.1.5 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及职业素质的影响 | 第54页 |
4.2 京津冀保险诚信缺失的外部环境影响 | 第54-55页 |
4.2.1 保险征信体系不健全 | 第54页 |
4.2.2 行业自律组织匮乏 | 第54-55页 |
4.2.3 保险信用法制的落后 | 第55页 |
4.2.4 保险诚信管理制定的缺失 | 第55页 |
4.3 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1 京津冀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 第55-56页 |
4.3.2 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 | 第56页 |
4.3.3 京津冀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 第56-57页 |
第5章 京津冀保险市场诚信体系构建 | 第57-61页 |
5.1 完善保险诚信法制法规建设 | 第57-58页 |
5.2 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 | 第58页 |
5.3 建立健全保险征信体系 | 第58-59页 |
5.4 组建全方位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 第59页 |
5.5 引用先进的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助力诚信建设 | 第59-60页 |
5.6 大力弘扬诚信教育,从源头制止诚信缺失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