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散热器流道优化与传热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微通道散热器的结构尺寸优化 | 第13-14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离散型优化设计 | 第16-38页 |
2.1 单一因素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16-24页 |
2.1.1 通道长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2.1.2 基底厚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2.1.3 槽栅宽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2.1.4 微槽个数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2.1.5 微槽高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21-23页 |
2.1.6 微槽宽度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微通道散热器的正交试验优化 | 第24-37页 |
2.2.1 正交试验法的简介 | 第24-26页 |
2.2.2 正交试验的安排 | 第26-28页 |
2.2.3 正交试验的数据计算 | 第28-30页 |
2.2.4 正交试验的数据分析 | 第30-36页 |
2.2.4.1 方差分析 | 第31-34页 |
2.2.4.2 极差分析 | 第34-36页 |
2.2.5 正交试验优化结论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连续型优化设计 | 第38-53页 |
3.1 矩形微通道的结构模型 | 第38-41页 |
3.1.1 物理模型及计算区域 | 第38页 |
3.1.2 热阻网络模型 | 第38-41页 |
3.2 多目标优化设计 | 第41-43页 |
3.2.1 多目标优化简介 | 第41-42页 |
3.2.2 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42-43页 |
3.3 热阻和压降的优化设计 | 第43-47页 |
3.3.1 R与△P优化设计及结果 | 第43-46页 |
3.3.2 R与△P优化结果验证 | 第46-47页 |
3.4 热阻和重量的优化设计 | 第47-51页 |
3.4.1 R与G优化设计及结果 | 第47-50页 |
3.4.2 R与G优化结果验证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 第53-76页 |
4.1 热流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53-56页 |
4.1.1 热流耦合相关方程 | 第53-55页 |
4.1.2 有限体积法基本思想 | 第55页 |
4.1.3 热流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2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的建模与设置 | 第56-58页 |
4.2.1 建立整体几何模型 | 第56-58页 |
4.2.2 边界条件设置及网格划分 | 第58页 |
4.3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的热分析 | 第58-71页 |
4.3.1 换热特性的对比分析 | 第59-63页 |
4.3.2 流动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63-67页 |
4.3.3 综合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67-71页 |
4.4 JF影响因子评估 | 第71-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矩形微通道散热器传热性能实验 | 第76-87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76页 |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76-82页 |
5.2.1 实验设计方案 | 第76-77页 |
5.2.2 流道模型的实物加工 | 第77-79页 |
5.2.3 实验器材选取与系统搭建 | 第79-82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2-86页 |
5.3.1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第82-83页 |
5.3.2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