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5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一、空间社会性的发现 | 第17-21页 |
(一)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 | 第18-19页 |
(二)福柯“全景敞视”主义的微观权力观 | 第19-21页 |
(三)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 第21页 |
二、社会空间理论应用于养老机构现状述评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研究视角、方法和框架 | 第24-28页 |
一、理论视角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四、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27-28页 |
第四章 Z机构空间变迁历程 | 第28-58页 |
一、Z机构的状况 | 第28-29页 |
二、传统养老机构的消解 | 第29-37页 |
(一)被遗忘的角落 | 第29-30页 |
(二)权宜之计的空间 | 第30-36页 |
(三)小结 | 第36-37页 |
三、老年公寓的诞生 | 第37-47页 |
(一)旧空间的破旧立新 | 第37-44页 |
(二)生活在别处 | 第44-45页 |
(三)小结 | 第45-47页 |
四、老年护理院的拾遗补阙 | 第47-56页 |
(一)“医养结合”模式的现在进行时 | 第47-54页 |
(二)空间的异化 | 第54-56页 |
(三)小结 | 第56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变化中的空间与老年人照护 | 第58-67页 |
一、照护对象:三无老人→健康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的转变 | 第58-62页 |
(一)从接收“三无老人”向“健康老人”转变的阶段 | 第58-60页 |
(二)从接收“健康老人”向“高龄失能老人”转变的阶段 | 第60-62页 |
二、照护内容:基本救济→生活照料→医养结合的转变 | 第62-63页 |
(一)从“基本救济”向“生活照料”转变的阶段 | 第62页 |
(二)从“生活照料”向“医养结合”转变的阶段 | 第62-63页 |
三、照护需求:家庭照护→社区照护→机构照护的转变 | 第63-66页 |
(一)从“家庭照护”向“社区照护”转变 | 第64页 |
(二)从“社区照护”向“机构照护”转变 | 第64-6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社工介入的设想 | 第67-72页 |
一、本文结论 | 第67-69页 |
二、社工介入的设想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一 | 第76-77页 |
附录二 | 第77-78页 |
附录三 | 第78-81页 |
附录四 | 第81-83页 |
附录五 | 第83-84页 |
附录六 | 第84-8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