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煤矿论文

煤矸石酸浸提取工艺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煤矸石的产生、分类及污染第14-18页
        1.2.1 煤矸石的产生第14页
        1.2.2 煤矸石的常见分类第14-15页
        1.2.3 我国煤矸石的分类第15-17页
        1.2.4 煤矸石的污染第17-18页
    1.3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第18-24页
        1.3.1 煤矸石国外利用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煤矸石国内利用研究现状第19-24页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目的第24-26页
        1.4.1 研究意义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3 研究目的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6-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26-27页
        2.1.2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3 实验原料第28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及方法第28-32页
        2.2.1 实验工艺流程第28-29页
        2.2.2 实验方法第29页
        2.2.3 实验结果分析及表征第29-32页
            2.2.3.1 实验结果测定、分析第29-31页
            2.2.3.2 实验产物表征第31-32页
第三章 煤矸石的物化性能与机械活化第32-40页
    3.1 煤矸石的物化性能第32-36页
        3.1.1 煤矸石的岩石组成第32页
        3.1.2 煤矸石的矿物组成第32-33页
        3.1.3 煤矸石的化学组成第33页
        3.1.4 煤矸石的工业分析第33-34页
        3.1.5 煤矸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第34-36页
            3.1.5.1 煤矸石X射线衍射分析第34-35页
            3.1.5.2 煤矸石扫描电镜分析第35页
            3.1.5.3 煤矸石能谱分析第35-36页
    3.2 煤矸石机械活化第36-39页
        3.2.1 机械活化简介第36页
        3.2.2 煤矸石机械活化原理第36-37页
        3.2.3 国内外煤矸石机械活化进展第37页
        3.2.4 本研究中煤矸石机械活化第37-39页
    3.3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煤矸石中和脱铁富钛研究第40-56页
    4.1 煤矸石中和脱铁富钛工艺因素研究与优化第40-48页
        4.1.1 液固比对中和脱铁富钛的影响第40-41页
        4.1.2 酸浓度对中和脱铁富钛的影响第41页
        4.1.3 反应温度对中和脱铁富钛的影响第41-42页
        4.1.4 反应时间对中和脱铁富钛的影响第42-43页
        4.1.5 煤矸石中和反应的工艺条件优化第43-46页
        4.1.6 优化工艺因素对脱铁富钛的影响程度分析第46-47页
        4.1.7 煤矸石最优中和工艺条件的验证第47-48页
    4.2 煤矸石中和脱铁富钛过程机理研究第48-54页
        4.2.1 煤矸石中和过程的矿物相变分析第48-49页
        4.2.2 煤矸石中和过程的微观形貌SEM及能谱EDS分析第49-50页
        4.2.3 煤矸石中和过程的反应模型与动力学分析第50-54页
            4.2.3.1 煤矸石中和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第50-52页
            4.2.3.2 煤矸石中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分析第52-54页
    4.3 结论第54-56页
第五章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研究第56-71页
    5.1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工艺因素研究与优化第56-63页
        5.1.1 酸渣比对铝、铁、钛浸取率的影响第56-57页
        5.1.2 反应温度对铝、铁、钛浸取率的影响第57-58页
        5.1.3 反应时间对铝、铁、钛浸取率的影响第58-59页
        5.1.4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反应工艺条件优化第59-61页
        5.1.5 优化工艺因素对酸浸反应的影响程度分析第61-62页
        5.1.6 煤矸石中和渣最优酸浸工艺条件的验证第62-63页
    5.2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机理研究第63-70页
        5.2.1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的矿物相变分析第63-64页
        5.2.2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的微观形貌SEM及能谱EDS分析第64-66页
        5.2.3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的反应模型与动力学分析第66-70页
            5.2.3.1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的反应模型分析第66-67页
            5.2.3.2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第67-70页
    5.3 结论第70-71页
第六章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研究第71-84页
    6.1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工艺因素研究与优化第71-79页
        6.1.1 溶解温度对铝、铁、钛溶出率的影响第71-72页
        6.1.2 溶解时间对铝、铁、钛溶出率的影响第72页
        6.1.3 溶解液固比对铝、铁、钛溶出率的影响第72-73页
        6.1.4 溶解液酸浓度对铝、铁、钛溶出率的影响第73-74页
        6.1.5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工艺条件优化第74-77页
        6.1.6 优化工艺因素对酸浸物溶解的影响程度分析第77-78页
        6.1.7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最优溶解工艺条件验证第78-79页
    6.2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过程机理研究第79-83页
        6.2.1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前后的矿物相变分析第79-80页
        6.2.2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前后微观形貌SEM及能谱EDS分析第80-82页
        6.2.3 煤矸石中和渣酸浸物溶解过程的反应模型讨论第82-83页
    6.3 结论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7.1 结论第84-85页
    7.2 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附录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材料参数、界面孔隙率和粗糙度对热障涂层内应力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PSC的煤矿井下供电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