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2.1 供应链违约风险 | 第13-16页 |
2.1.1 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含义 | 第13-14页 |
2.1.2 供应链违约风险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2 供应链风险传导 | 第16-21页 |
2.2.1 供应链风险传导的含义 | 第16-17页 |
2.2.2 供应链风险传导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二级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模型 | 第22-32页 |
3.1 强度模型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3.2 强度模型研究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3 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24-25页 |
3.4 二级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模型 | 第25-29页 |
3.4.1 参数与变量假定 | 第25-27页 |
3.4.2 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3.5 供应链节点企业违约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SIRS的供应链网络违约风险传染模型 | 第32-51页 |
4.1 SIRS模型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4.2 SIRS模型研究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4.3 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35-36页 |
4.4 基于SIRS的供应链网络违约风险传染模型 | 第36-39页 |
4.4.1 参数与变量假定 | 第36-38页 |
4.4.2 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4.5 平衡点稳定性分析 | 第39-42页 |
4.6 模型分析及基本结论 | 第42-50页 |
4.6.1 节点企业状态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4.6.2 违约风险蔓延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策略 | 第51-56页 |
5.1 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 | 第51-52页 |
5.1.1 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机制的基本要求 | 第51-52页 |
5.1.2 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 | 第52页 |
5.2 供应链违约风险控制策略 | 第52-54页 |
5.2.1 供应链节点企业违约风险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5.2.2 供应链网络违约风险控制策略 | 第53-54页 |
5.2.3 社会环境层面违约风险控制策略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