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1页
    1.1 黄曲霉毒素的概述第12-14页
        1.1.1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及来源第12页
        1.1.2 黄曲霉毒素理化性质第12-13页
        1.1.3 黄曲霉毒素毒性及致癌性第13-14页
        1.1.4 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分布第14页
        1.1.5 黄曲霉毒素B_1的限量标准第14页
    1.2 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第14-16页
        1.2.1 薄层色谱法(TCL)第14-15页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15页
        1.2.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第15-16页
    1.3 免疫层析技术第16-20页
        1.3.1 免疫层析技术概述第16页
        1.3.2 免疫层析技术分类第16-17页
        1.3.3 免疫层析技术发展方向第17-18页
            1.3.3.1 提高检测灵敏度第17-18页
            1.3.3.2 定量检测第18页
            1.3.3.3 多元检测第18页
        1.3.4 免疫层析技术的标记物第18-20页
            1.3.4.1 吸收光谱范畴的标记物第18-19页
            1.3.4.2 发射光谱范畴的标记物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的制备第21-42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2.1 主要材料第22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2.3 主要溶液配制第22-23页
            2.2.3.1 ELISA相关试剂配制第22页
            2.2.3.2 SDS-PAGE相关试剂配制第22-23页
            2.2.3.3 Western-blot相关试剂配制第23页
            2.2.3.4 免疫层析试纸条相关缓冲液配制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9页
        2.3.1 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腹水的评价第23-24页
        2.3.2 黄曲霉毒素B_1全抗原的制备与表征第24-25页
        2.3.3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偶联及表征第25-26页
            2.3.3.1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性质及表征第25页
            2.3.3.2 量子点荧光微球腹水偶联及特性表征第25-26页
            2.3.3.3 偶联pH值的优化第26页
            2.3.3.4 饱和标记量的确定第26页
        2.3.4 试纸条的制备与组装第26-27页
        2.3.5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流程及原理试纸条第27页
        2.3.6 免疫层析试纸条最佳条件的优化第27-28页
        2.3.7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免疫反应动力学分析第28页
        2.3.8 溶液pH对试纸条的影响第28-29页
        2.3.9 溶液甲醇浓度对试纸条的影响第29页
        2.3.10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40页
        2.4.1 黄曲霉毒素 B_1 腹水评价第29-30页
        2.4.2 黄曲霉毒素B_1全抗原表征第30-31页
        2.4.3 量子点荧光微球偶联腹水性质及表征第31-35页
            2.4.3.1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性质及表征第31-33页
            2.4.3.2 量子点荧光微球腹水偶联及特性表征第33-34页
            2.4.3.3 偶联pH值的优化第34-35页
            2.4.3.4 饱和标记量的确定第35页
        2.4.4 试纸条样本垫处理条件的优化第35-36页
        2.4.5 试纸条最佳条件的优化第36-37页
        2.4.6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免疫反应动力学分析第37页
        2.4.7 溶液pH对试纸条的影响第37-38页
        2.4.8 溶液甲醇浓度对试纸条的影响第38-39页
        2.4.9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9-40页
    2.5 讨论与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的评价第42-50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42页
        3.2.1 主要试剂及材料第42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5页
        3.3.1 AFB_1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特异性评价第42-43页
        3.3.2 试纸条的最低检测灵敏度第43页
        3.3.3 试纸条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第43页
        3.3.4 试纸条与ELISA方法学的比较第43页
        3.3.5 试纸条与LC-MS/MS比较第43-44页
        3.3.6 量子点微球试纸条与量子点试纸条方法学的比较第44-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48页
        3.4.1 试纸条特异性评价第45页
        3.4.2 试纸条最低检测灵敏度第45-46页
        3.4.3 试纸条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第46页
        3.4.4 试纸条与ELISA方法学的比较第46-47页
        3.4.5 试纸条与LC-MS/MS方法学的比较第47-48页
        3.4.6 量子点微球试纸条与量子点试纸条方法学的比较第48页
    3.5 讨论与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4.1 结论第50页
        4.1.1 黄曲霉毒素B_1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第50页
        4.1.2 黄曲霉毒素B_1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评价第50页
    4.2 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1 仪器设备第59-60页
附录2 试剂药品第60-61页
个人介绍第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高效富集及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金、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有机染料的SERS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