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阜宁组阜一、阜二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8-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4 主要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 | 第13-34页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页 |
2.2 碎屑岩岩石学特征 | 第13-14页 |
2.3 研究区成岩作用 | 第14-23页 |
2.4 沉积相与微相 | 第23-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孔喉类型与孔喉结构特征 | 第34-61页 |
3.1 物性特征 | 第34-40页 |
3.2 孔隙发育类型 | 第40-43页 |
3.3 吼道类型 | 第43-44页 |
3.4 孔喉大小及分类 | 第44-52页 |
3.5 毛管压力曲线法与孔喉特征 | 第52-56页 |
3.6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6-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74页 |
4.1 埋藏深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 砂体微相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成岩作用的影响 | 第65-67页 |
4.4 胶结物含量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岩性对储层的影响 | 第68-72页 |
4.6 油气运移对储层的影响 | 第72-74页 |
第5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个人简介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