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生物医学磁弹性检测系统模块电路设计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背景第8-10页
        1.1.1 磁致伸缩效应及磁致伸缩材料第8-9页
        1.1.2 磁弹性传感器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磁弹性传感器检测装置发展第10-13页
        1.2.2 国内磁弹性传感器检测装置发展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课题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2 课题研究目的第15页
        1.3.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磁弹性传感器共振及检测原理第16-24页
    2.1 磁弹性传感器的磁场激励第16-18页
    2.2 磁弹性传感器的共振模型第18-20页
    2.3 磁弹性传感器的检测理论第20-23页
        2.3.1 扫频感应法检测原理第20-22页
        2.3.2 阻抗法检测原理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模块化磁弹性检测平台设计方案第24-32页
    3.1 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准则第24-25页
    3.2 阻抗法检测装置模块化设计第25-27页
    3.3 扫频感应法检测装置模块化设计第27-28页
    3.4 检测平台整体方案设计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2页
4 模块电路设计与测试第32-66页
    4.1 微控制器与通信模块第32-35页
        4.1.1 MSP430F5529 单片机第32-34页
        4.1.2 RS232 通信模块第34-35页
    4.2 交流信号发生模块第35-43页
        4.2.1 AD9850 工作原理第36-37页
        4.2.2 乘法型DAC的程控实现第37-38页
        4.2.3 放大与滤波设置第38-40页
        4.2.4 交流信号发生模块性能测试第40-43页
    4.3 交流电流源模块第43-46页
        4.3.1 直流偏置电路第43-44页
        4.3.2 交流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第44-45页
        4.3.3 交流电流源模块性能测试第45-46页
    4.4 交流电压源模块第46-48页
        4.4.1 输出缓冲级电路第46-47页
        4.4.2 交流电压源模块性能测试第47-48页
    4.5 直流电压源模块第48-52页
        4.5.1 直流电压信号产生第49-50页
        4.5.2 放大扩流电路第50-51页
        4.5.3 直流电压源模块测试第51-52页
    4.6 幅值检波模块第52-57页
        4.6.1 信号调理电路第52-53页
        4.6.2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第53-54页
        4.6.3 AD采样电路第54-56页
        4.6.4 幅值检波模块性能测试第56-57页
    4.7 相位检波模块第57-62页
        4.7.1 调理限幅电路第58页
        4.7.2 方波转换电路第58-59页
        4.7.3 低通滤波电路第59-61页
        4.7.4 相位检波模块性能测试第61-62页
    4.8 电源模块第62-64页
    4.9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模块化磁弹性检测平台实验测试第66-80页
    5.1 阻抗法检测平台的搭建与测试第67-72页
        5.1.1 阻抗法检测平台的搭建第67-68页
        5.1.2 阻抗平台重复性测试第68-70页
        5.1.3 阻抗平台传感器尺寸改变的响应测试第70-71页
        5.1.4 阻抗平台粘度改变的响应测试第71-72页
    5.2 扫频感应法检测平台的搭建与测试第72-75页
        5.2.1 扫频感应法检测平台的搭建第72-73页
        5.2.2 扫频平台重复性测试第73-74页
        5.2.3 扫频平台传感器尺寸改变的响应测试第74-75页
    5.3 无直流扫频感应法检测平台的搭建与测试第75-77页
        5.3.1 无直流扫频感应法检测平台的搭建第75-76页
        5.3.2 无直流扫频平台传感器尺寸改变的响应测试第76-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8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80页
    6.2 工作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互文视角看林语堂译《浮生六记》
下一篇:模拟体液生物矿化产物与成骨细胞行为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