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4页 |
1.1 航空用 7000 系铝合金简介 | 第10页 |
1.2 7000 系铝合金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3 7085 铝合金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现代高温变形模拟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铝合金高温变形动态软化 | 第15-24页 |
1.5.1 动态回复 | 第15-17页 |
1.5.2 动态再结晶种类 | 第17-20页 |
1.5.3 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 | 第20-23页 |
1.5.4 动态再结晶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6 合金在热加工中本构关系模型简介 | 第24-25页 |
1.7 加工图理论的发展 | 第25-30页 |
1.7.1 动态材料模型简介 | 第26页 |
1.7.2 热加工图中的区域组织特征 | 第26-30页 |
1.8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0-34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4-40页 |
2.1 实验材料选用 | 第34-36页 |
2.2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2.3 微观组织表征设备和技术 | 第37-40页 |
3 7085 铝合金的热压缩力学行为 | 第40-58页 |
3.1 7085 铝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40-42页 |
3.2 应变速率对 7085 铝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变形温度对 7085 铝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7085 铝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和分析 | 第44-50页 |
3.4.1 7085 铝合金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4-46页 |
3.4.2 7085 铝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参数求解 | 第46-50页 |
3.5 7085 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激活能 | 第50-53页 |
3.6 7085 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再结晶临界条件 | 第53-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7085 铝合金热压缩过程微观组织演变 | 第58-80页 |
4.1 变形条件对 7085 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8-61页 |
4.1.1 变形温度对 7085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8-60页 |
4.1.2 应变速率对 7085 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 7085 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晶界取向变化 | 第61-65页 |
4.3 7085 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透射显微组织 | 第65-68页 |
4.4 7085 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析出相形貌 | 第68-69页 |
4.5 7085 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软化机制 | 第69-74页 |
4.5.1 7085 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机制 | 第70-71页 |
4.5.2 7085 铝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机制 | 第71-74页 |
4.6 7085 铝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软化机制与 Z 参数关系 | 第74-77页 |
4.7 临界动态再结晶条件验证 | 第77-7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7085 铝合金的热加工图 | 第80-96页 |
5.1 7085 铝合金加工图的建立原理及过程 | 第80-83页 |
5.2 7085 铝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加工图 | 第83-88页 |
5.2.1 7085 铝合金在 0.3 真应变下的加工图 | 第83-84页 |
5.2.2 7085 铝合金在 0.5 真应变下的加工图 | 第84-85页 |
5.2.3 7085 铝合金在 0.7 真应变下的加工图 | 第85-87页 |
5.2.4 7085 铝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的整体热加工图 | 第87-88页 |
5.3 7085 铝合金在加工图中各区域的微观组织表征 | 第88-93页 |
5.3.1 7085 铝合金加工图中流变失稳区的组织特征 | 第89-92页 |
5.3.2 7085 铝合金加工图中加工安全区的组织特征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6 7085 铝合金的锻造工艺优化 | 第96-106页 |
6.1 锻造工艺及设备简介 | 第96页 |
6.2 7085 铝合金热塑性 | 第96-98页 |
6.3 7085 铝合金某锻件的自由锻 | 第98-99页 |
6.4 7085 铝合金锻件的组织和性能 | 第99-103页 |
6.4.1 锻造态组织 | 第99页 |
6.4.2 固溶态组织 | 第99-100页 |
6.4.3 T7452 时效态组织 | 第100-101页 |
6.4.4 力学性能 | 第101-102页 |
6.4.5 断口扫描 | 第102-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