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宋代嵩山人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绪论第11-29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范围第12-15页
        一 内容范围第12-14页
        二 地域范围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四节 研究现状第17-24页
    第五节 资料来源第24-26页
    第六节 创新之处第26-29页
        一 研究内容创新第26-27页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27页
        三 观点的创新第27-29页
第一章 宋代之前的嵩山以及宋代嵩山的风貌第29-69页
    第一节 嵩山的形成第29-31页
    第二节 宋代之前嵩山的人文历史第31-35页
    第三节 宋代嵩山的风貌第35-67页
        一 太室山第36-43页
        二 少室山第43-48页
        三 嵩山十二景第48-55页
        四 中岳庙第55-58页
        五 崇福宫第58-60页
        六 初祖庵第60-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二章 宋代嵩山与政治第69-97页
    第一节 登封知县第69-73页
        一 钱衮第69-70页
        二 马仲甫第70-71页
        三 庞元常第71页
        四 楼异第71-73页
    第二节 嵩山祭祀第73-80页
    第三节 封禅嵩山的请求第80-84页
    第四节 少林僧兵考论及嵩山与端平入洛第84-88页
        一 少林僧兵考论第84-86页
        二 嵩山与端平入洛第86-88页
    第五节 嵩山与皇帝、官员第88-91页
        一 嵩山与皇帝第88-90页
        二 嵩山与官员第90-91页
    第六节 嵩山传说与政治第91-95页
        一 嵩山神灵在宋夏战争中立功第91-92页
        二 中岳庙铁人北上抗金第92-93页
        三 嵩山脚下南岳庙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三章 宋代嵩阳书院第97-109页
    第一节 嵩阳书院所处的环境第97-99页
        一 地理环境第97-98页
        二 人文环境第98-99页
    第二节 嵩阳书院发展史第99-104页
        一 发展原因第99-101页
        二 发展历程第101-104页
    第三节 嵩阳书院的作用第104-106页
    第四节 嵩阳书院传说辨析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四章 宋代嵩山儒、释、道三教第109-119页
    第一节 三教发展的原因第109-112页
        一 深厚的三教历史积淀第109-110页
        二 相通的三教思想理念第110-111页
        三 宋政府的支持第111-112页
    第二节 三教的交流第112-117页
        一 三教交流的表现第112-115页
        二 三教交流的意义第115-116页
        三 三教研究的多维视角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五章 宋代嵩山旅游第119-145页
    第一节 嵩山旅游兴盛的原因第119-122页
        一 政治环境是嵩山旅游兴盛的基础第119-121页
        二 洛阳的社会风尚促进了嵩山旅游第121-122页
    第二节 嵩山旅游的盛况第122-136页
        一 士大夫官员的嵩山旅游第122-129页
        二 僧、道、民众的嵩山旅游第129-136页
    第三节 宋代嵩山旅游的两则考辩第136-142页
        一 范仲淹是否游览嵩山第136-138页
        二 欧阳修游览“神清之洞”的不同记载第138-142页
    第四节 宋代嵩山旅游的影响第142-144页
        一 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第142-143页
        二 旅游提升精神素养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六章 宋代嵩山与文学、金石学第145-159页
    第一节 梅尧臣的嵩山诗与宋代诗坛第145-150页
        一 促进宋诗语言平淡美的产生第145-148页
        二 促进宋诗以文为诗和散文化的写法第148-150页
    第二节 欧阳修游览嵩山与宋代文学、金石学第150-153页
        一 提高文学水平第150-152页
        二 促进金石学的发展第152-153页
    第三节 嵩山诗丰富了宋代文学第153-158页
        一 苏辙的嵩山组诗第153-155页
        二 李廌的嵩山组诗第155-156页
        三 道潜的嵩山组诗第156-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第七章 宋代嵩山隐士第159-171页
    第一节 嵩山是北宋官员的归隐圣地第159-162页
    第二节 隐士的活动第162-168页
    第三节 隐士活动的分析第168-170页
    本章小结第170-171页
第八章 南宋人的嵩少情结第171-181页
    第一节 嵩少情结的出现第171-173页
    第二节 嵩少情结的表现第173-178页
    第三节 嵩少情结的分析第178页
    本章小结第178-181页
结论第181-187页
附录第187-227页
    第一节 宋代嵩山大事年表第187-189页
    第二节 有关宋代嵩山的诗、文、赋、碑记等第189-227页
征引文献第227-241页
后记第241-243页

论文共2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志愿者精神
下一篇:新型抗抑郁中药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