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生平与创作 | 第12-18页 |
·勃拉姆斯生平简述 | 第12-16页 |
·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 | 第16页 |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创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 第16-18页 |
第2章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作技术与风格特征 | 第18-78页 |
·曲式结构形态 | 第18-43页 |
1. 曲式分析图示 | 第18-19页 |
2. 主题 | 第19-20页 |
3. 变奏一 | 第20-21页 |
4. 变奏二 | 第21-22页 |
5. 变奏三 | 第22-23页 |
6. 变奏四 | 第23-24页 |
7. 变奏五 | 第24-25页 |
8. 变奏六 | 第25页 |
9. 变奏七 | 第25-26页 |
10. 变奏八 | 第26-27页 |
11. 变奏九 | 第27页 |
12. 变奏十 | 第27-28页 |
13. 变奏十一 | 第28页 |
14. 变奏十二 | 第28-29页 |
15. 变奏十三 | 第29页 |
16. 变奏十四 | 第29-33页 |
17. 变奏一(第二卷) | 第33-34页 |
18. 变奏二 | 第34-35页 |
19. 变奏三 | 第35-36页 |
20. 变奏四 | 第36页 |
21. 变奏五 | 第36-37页 |
22. 变奏六 | 第37页 |
23. 变奏七 | 第37-38页 |
24. 变奏八 | 第38-39页 |
25. 变奏九 | 第39-40页 |
26. 变奏十 | 第40-41页 |
27. 变奏十一 | 第41页 |
28. 变奏十二 | 第41-42页 |
29. 变奏十三 | 第42-43页 |
30. 变奏十四 | 第43页 |
·旋律发展手法 | 第43-60页 |
1. 复调化旋律 | 第44-50页 |
2. 重复性发展式旋律 | 第50-51页 |
3. 动机模进式旋律 | 第51-55页 |
4. 单音级进与跳进配合式旋律 | 第55-56页 |
5. 分解和弦式旋律 | 第56页 |
6. 双音音阶化旋律 | 第56-57页 |
7. 半音化旋律 | 第57-58页 |
8. 自然音阶式旋律 | 第58-59页 |
9. 颤音式旋律 | 第59-60页 |
10. 超八度音程及分解和弦式进行 | 第60页 |
·和声构成形态 | 第60-67页 |
1. 正三和弦 | 第60-62页 |
2. 副属和弦 | 第62-63页 |
3. 持续音 | 第63-65页 |
4. 三、六、八度音程的运用 | 第65页 |
5. 变和弦 | 第65-67页 |
·和声进行的构成 | 第67-78页 |
第3章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与美学思想 | 第78-82页 |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艺术特征 | 第78-80页 |
1.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古典性 | 第78-79页 |
2.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浪漫性 | 第79-80页 |
3.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新性 | 第80页 |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美学思想 | 第80-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