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苍凉背后的一缕温暖--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4-20页
    第一节 迟子建创作及研究概况第14-16页
    第二节 迟子建小说“死亡”主题研究综述第16-18页
    第三节 选题缘由及概念确认第18-20页
第一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视角第20-33页
    第一节 儿童视角第20-23页
        一、天真蒙昧的儿童视角遮蔽死亡的惨烈第21页
        二、清新的儿童视角赋予死亡大自然的生机第21-22页
        三、幻象丛生的儿童视角消融生与死的界限第22-23页
    第二节 女性视角第23-28页
        一、浪漫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诗性美第23-24页
        二、哀愁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苍凉美第24-26页
        三、宽阔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壮阔美第26-28页
    第三节 上帝视角第28-33页
        一、流连日常的上帝视角第28-29页
        二、透视众生的上帝视角第29-31页
        三、点燃人性光辉的上帝视角第31-33页
第二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控制机制第33-39页
    第一节 时间控制机制第33-34页
        一、时间向度的过去性褪去死亡逼真与惨痛第33-34页
        二、时序的交替实现了对死亡的浪漫而善意的想象第34页
    第二节 空间控制机制第34-36页
        一、社会大空间第35页
        二、地域小空间第35-36页
    第三节 景物控制机制第36-39页
        一、浪漫的景物描写为死亡叙事营造诗意的氛围第36-37页
        二、活泼的景物描写弱化死亡场面的肃穆悲凉第37-39页
第三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品格第39-45页
    第一节 死亡意象的丰富性第39-41页
        一、自然意象生意盎然第39页
        二、人文意象的情韵丰厚第39-41页
    第二节 死亡叙事的语言风格第41-42页
        一、诗化的语言第41页
        二、多彩的语言第41-42页
    第三节 死亡叙事的意境特色第42-45页
        一、意境的诗性美第42-43页
        二、意境的神性美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迟子建小说创作年表第48-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叛逆中的退守--论传统文化对庐隐小说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南宋理学家与刘克庄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