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精密抛光研磨制品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1.1 抛光研磨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1.1.2 研磨液中磨料的选择与作用 | 第11页 |
1.1.3 研磨液中液相介质的选择与作用 | 第11-12页 |
1.1.4 研磨抛光液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SiC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 第13-19页 |
1.2.1 表面改性方法 | 第13-15页 |
1.2.2 表面改性工艺 | 第15-16页 |
1.2.3 表面改性剂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2.4 表面改性的检测与表征 | 第18页 |
1.2.5 SiC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 | 第19-22页 |
1.3.1 颗粒在液相中的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1.3.2 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 | 第21-22页 |
1.3.3 颗粒在液相中分散表征方法 | 第22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研究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4页 |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2.3 实验流程与工艺 | 第26-29页 |
2.3.1 实验流程图 | 第26-27页 |
2.3.2 实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9-32页 |
2.4.1 基础油的粘度与抗氧化性测试 | 第29页 |
2.4.2 改性粉体的宏观测试 | 第29-30页 |
2.4.3 改性粉体的热分析与微观测试 | 第30-31页 |
2.4.4 浆料的沉降稳定性测试 | 第31页 |
2.4.5 抛光液的使用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32-61页 |
3.1 基础油的确定 | 第32-34页 |
3.1.1 基础油的选择 | 第32-33页 |
3.1.2 基础油的抗氧化性 | 第33-34页 |
3.2 粉体的预处理 | 第34-37页 |
3.2.1 酸碱洗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3.2.2 煅烧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小结 | 第37页 |
3.3 分散工艺的确定 | 第37-40页 |
3.4 分散剂的确定 | 第40-46页 |
3.4.1 分散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3.4.2 分散剂的量的确定 | 第41-43页 |
3.4.3 OP-7 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4 正交试验确定复配添加参数 | 第44-46页 |
3.4.5 小结 | 第46页 |
3.5 偶联剂改性分析 | 第46-50页 |
3.5.1 改性结果宏观分析 | 第46-47页 |
3.5.2 改性结果微观分析与热分析 | 第47-50页 |
3.5.3 小结 | 第50页 |
3.6 改性剂改性分析 | 第50-54页 |
3.6.1 改性剂改性宏观分析 | 第50-51页 |
3.6.2 改性剂改性微观分析 | 第51-53页 |
3.6.3 小结 | 第53-54页 |
3.7 双重包覆改性分析 | 第54-58页 |
3.7.1 双重包覆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3.7.2 KH570\Span 60双重包覆的改性分析 | 第55-57页 |
3.7.3 小结 | 第57-58页 |
3.8 改性粉体衍射分析 | 第58页 |
3.9 研磨抛光液的制备与使用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3.9.1 制备参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3.9.2 使用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