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3.3 评述 | 第16页 |
1.4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研究相关基础 | 第18-28页 |
2.1 深圳市生活垃圾产量和组分分析 | 第18页 |
2.2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历史和现状 | 第18-21页 |
2.2.1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历史 | 第18-20页 |
2.2.2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现状 | 第20-21页 |
2.3 深圳垃圾回收管理的各个环节剖析 | 第21-27页 |
2.3.1 分类环节 | 第22-24页 |
2.3.2 收集环节 | 第24页 |
2.3.3 运输环节 | 第24-26页 |
2.3.4 处置环节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6页 |
3.1 深圳市城市垃圾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1.1 政府对垃圾处理工作引导与宣传力度不够 | 第28页 |
3.1.2 垃圾前端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程度不够 | 第28-29页 |
3.1.3 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的机制尚需完善 | 第29页 |
3.1.4 现有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 第29-30页 |
3.1.5 垃圾回收管理方式落后 | 第30页 |
3.1.6 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3.1.7 厨余垃圾缺乏有效的回收与管理 | 第31页 |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弱无害化程度不高 | 第31-32页 |
3.2.2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缺少有效支撑 | 第32-33页 |
3.2.3 当前垃圾混合收集现象普遍存在 | 第33页 |
3.2.4 填埋处理为主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 第33页 |
3.2.5 缺少科学的垃圾处理技术 | 第33-34页 |
3.2.6 缺少长效地垃圾分类监督机制与宣传力度 | 第34页 |
3.2.7 缺少市场手段对垃圾分类行为引导 | 第34-35页 |
3.2.8 缺少生产责任制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 | 第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深圳生活垃圾回收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36-48页 |
4.1 垃圾回收管理先进经验借鉴—以台湾为例 | 第36-39页 |
4.1.1 台湾垃圾回收管理现状 | 第36-37页 |
4.1.2 台湾垃圾回收管理创新 | 第37-38页 |
4.1.3 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 | 第38-39页 |
4.1.4 分析与借鉴 | 第39页 |
4.2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 第39-42页 |
4.2.1 深圳市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 第40页 |
4.2.2 2012 年深圳市金色家园垃圾分类实践 | 第40-42页 |
4.3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 第42-44页 |
4.4 制定垃圾法并实施配套的经济措施 | 第44-46页 |
4.5 创新垃圾管理模式和加大宣传力度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