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基于GIS和Logistic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地质环境概况第17-21页
   ·自然地理第17-18页
   ·地形地貌第18页
   ·地层岩性第18-20页
   ·气象水文第20页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20-21页
第三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第21-36页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第21-30页
     ·滑坡第21-25页
     ·崩塌第25-27页
     ·不稳定斜坡第27-30页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第30-36页
     ·斜坡坡型第30-31页
     ·斜坡坡度第31-32页
     ·斜坡坡高第32-34页
     ·植被第34页
     ·降雨第34页
     ·人类工程活动第34-36页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标体系第36-48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36-37页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6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6-37页
   ·评价指标量化第37-48页
     ·灾点密度第38-40页
     ·坡型指标第40-41页
     ·坡度指标第41-43页
     ·坡高指标第43-44页
     ·植被指标第44-46页
     ·人类工程活动指标第46-47页
     ·降雨指标第47-48页
第五章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第48-52页
   ·Logistic回归模型第48-49页
   ·Logistic回归分析样本数据集第49-50页
   ·Logistic回归参数分析及结果检验第50-52页
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第52-60页
   ·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计算第52-54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第54-60页
     ·区划方法第54页
     ·区划过程第54-57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第57-6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结论第60-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附录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直线条码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Flexism公路货运站仿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