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文

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方式的对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5-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第16-22页
    2.1 哲学是思维方式第16-17页
        2.1.1 哲学之于科学第16页
        2.1.2 哲学之于宗教第16-17页
        2.1.3 哲学之于艺术第17页
    2.2 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第17-19页
        2.2.1 本体思维方式第17-18页
        2.2.2 知性思维方式第18-19页
        2.2.3 辩证思维方式第19页
    2.3 哲学思维方式的价值第19-21页
        2.3.1 哲学思维方式是掌握世界的方法第20页
        2.3.2 哲学思维方式是反思世界的途径第20-21页
        2.3.3 哲学思维方式是建构世界的理论基础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为评价模式第22-29页
    3.1 两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第22-23页
        3.1.1 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第22页
        3.1.2 唯心主义思维方式第22-23页
    3.2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为评价模式的对立第23-26页
        3.2.1 评价模式对立的本质意涵第24页
        3.2.2 评价模式对立的症结所在第24-26页
    3.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为评价模式的后果第26-28页
        3.3.1 将哲学意识形态化第26-27页
        3.3.2 造成了“凡唯物主义皆善,唯心主义皆恶”的观念定势第27页
        3.3.3 导致了哲学的僵化思维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第29-38页
    4.1 实践的哲学原则第29-32页
        4.1.1 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第29-30页
        4.1.2 彻底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第30-31页
        4.1.3 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第31-32页
    4.2 实践的批判性超越第32-34页
        4.2.1 实践活动的基本涵义第32-33页
        4.2.2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第33页
        4.2.3 马克思的“消灭哲学”第33-34页
    4.3 对象性思维的批判性超越第34-37页
        4.3.1 对象性活动的基本内容第34-35页
        4.3.2 以实践为基础的和解第35-36页
        4.3.3 以社会为中介的圆融第36-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建构一种大哲学思维观第38-43页
    5.1 后现代思维方式及启示第38-40页
        5.1.1 横向性思维方式第38-39页
        5.1.2 开放性思维方式第39页
        5.1.3 建构性思维方式第39-40页
    5.2 打通哲学思维方式壁垒第40-42页
        5.2.1 建构一种多元思维方式第40-41页
        5.2.2 建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第41-42页
        5.2.3 建构一种过程思维方式第42页
    5.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哲学文化批判与形而上学的命运
下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调查研究--以迁安市XX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