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第Ⅳ族元素有机化合物论文--硅有机化合物论文

高纯三氯氢硅的节能高效生产工艺过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多晶硅行业发展现状第8页
        1.1.2 多晶硅行业存在问题第8-9页
    1.2 多晶硅主要生产工艺介绍第9-12页
        1.2.1 改良西门子法第9-10页
        1.2.2 硅烷法第10-12页
    1.3 国内外氯硅烷提纯精制方法及工艺第12-20页
        1.3.1 精馏法第13-15页
        1.3.2 反应法第15-18页
        1.3.3 吸附法第18-20页
    1.4 化工过程流程的模拟第20页
        1.4.1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 Aspen Plus 介绍第20页
        1.4.2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 Pro/II 介绍第20页
    1.5 节能型精馏技术第20-24页
        1.5.1 热泵精馏第21-22页
        1.5.2 隔板精馏第22-23页
        1.5.3 差压热耦合精馏第23-24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热泵精馏在三氯氢硅提纯过程中的模拟第25-42页
    2.1 单塔三氯氢硅热泵精馏工艺的建立第25-30页
        2.1.1 热泵精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25页
        2.1.2 热力学模型的选择第25-26页
        2.1.3 精馏模块的选择第26-27页
        2.1.4 进料组成第27页
        2.1.5 单塔热泵精馏模型的模拟第27-30页
    2.2 双塔三氯氢硅热泵精馏工艺的模拟第30-36页
        2.2.1 传统两塔串联模型第30-31页
        2.2.2 塔顶气体直接压缩式模型第31页
        2.2.3 塔釜液体闪蒸再沸式模型第31-32页
        2.2.4 工艺模型的数据输入第32-33页
        2.2.5 工艺模拟结果第33-34页
        2.2.6 热泵精馏工艺的经济性评价第34-36页
    2.3 塔釜液体闪蒸再沸式热泵精馏工艺优化第36-41页
        2.3.1 进料位置第36-37页
        2.3.2 回流比第37-39页
        2.3.3 节流阀出口压力第39-40页
        2.3.4 优化前后节能对比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隔板及隔板差压热耦合精馏工艺第42-63页
    3.1 单塔隔板精馏工艺第42-55页
        3.1.1 工艺流程第42-43页
        3.1.2 流程模拟第43-45页
        3.1.3 流程优化第45-51页
        3.1.4 与常规分离方法比较第51-55页
    3.2 流量可调式隔板精馏再分布器第55-57页
        3.2.1 国内外现状第55-56页
        3.2.2 一种新型隔板收集再分布器的建立第56-57页
        3.2.3 特点和优势第57页
    3.3 三塔隔板精馏串联工艺第57-60页
        3.3.1 三塔隔板精馏工艺的建立第57-58页
        3.3.2 工艺模型的数据输入第58-59页
        3.3.3 模拟结果第59-60页
    3.4 隔板差压热耦合精馏工艺第60-62页
        3.4.1 热负荷匹配第60页
        3.4.2 温度匹配第60-61页
        3.4.3 三塔隔板差压热耦合工艺建立第61页
        3.4.4 节能分析第61-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吸附法除三氯氢硅中硼杂质的研究第63-73页
    4.1 实验准备部分第63-67页
        4.1.1 吸附剂的选择第63-64页
        4.1.2 实验部分第64-67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2页
        4.2.1 三氯氢硅样品中硼杂质测定第67页
        4.2.2 树脂的筛选实验结果第67-69页
        4.2.3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69-70页
        4.2.4 树脂干燥温度的影响第70-71页
        4.2.5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71-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定床上TS-1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研究
下一篇:富含乙醇的粗甲醇精制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