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理论及方法 | 第15-22页 |
2.1 安全性评价概述 | 第15页 |
2.2 安全性评价理论 | 第15-16页 |
2.2.1 定性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2.2.2 定量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16页 |
2.3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内容与方法 | 第16-20页 |
2.3.1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内容 | 第16-17页 |
2.3.2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 第17页 |
2.3.3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 第17-20页 |
2.4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电力安全评价平台分析 | 第22-36页 |
3.1 SAN技术原理 | 第22-25页 |
3.1.1 SAN组成结构 | 第23-24页 |
3.1.2 光纤通道技术 | 第24页 |
3.1.3 SAN特点 | 第24-25页 |
3.2 承载网运行环境介绍 | 第25-30页 |
3.2.1 网络构架介绍 | 第25-28页 |
3.2.2 A省电力通信网IP地址规划 | 第28-30页 |
3.3 电力安全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 第30-32页 |
3.3.1 选择IP-SAN存储服务器 | 第31-32页 |
3.3.2 客户端 | 第32页 |
3.4 存储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评价系统设计 | 第36-58页 |
4.1 系统概述 | 第36页 |
4.2 安全性评价系统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4.3 系统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4.4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8-41页 |
4.4.1 安全性评价流程分析 | 第38-40页 |
4.4.2 系统功能与模块 | 第40-41页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1-52页 |
4.5.1 系统功能建模 | 第41-42页 |
4.5.2 系统管理 | 第42-43页 |
4.5.3 权限与角色管理 | 第43-44页 |
4.5.4 评价任务管理及日志与整改管理 | 第44-46页 |
4.5.5 系统主要对象与关键类 | 第46-52页 |
4.6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2-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电力企业安全评价系统功能实现 | 第58-71页 |
5.1 运行模块实现 | 第58-61页 |
5.2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1-62页 |
5.3 查评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2-63页 |
5.4 公示栏模块的实现 | 第63-65页 |
5.5 查评任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5-69页 |
5.6 整改模块的实现 | 第69-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71-79页 |
6.1 软件测试的准则 | 第71-72页 |
6.2 系统测试目标及概要 | 第72页 |
6.3 系统测试的内容及结果 | 第72-78页 |
6.3.1 功能测试 | 第72-73页 |
6.3.2 安全性测试 | 第73-74页 |
6.3.3 数据库测试 | 第74页 |
6.3.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4-77页 |
6.3.5 测试的结果及发现 | 第77-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7.1 总结 | 第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