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 | 第13-16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2.1 生物地层学研究 | 第13页 |
2.2.2 元素地层学研究 | 第13页 |
2.2.3 年代地层学研究 | 第13页 |
2.3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 第13-16页 |
2.3.1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3.2 试验方案 | 第14-16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3.1 藏南山南地区交通和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7页 |
3.2 藏南贡嘎地区海相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 | 第17页 |
3.3 东拉剖面描述 | 第17-22页 |
第4章 年代地层学研究 | 第22-28页 |
4.1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 第22页 |
4.2 东拉剖面桑秀组安山岩锆石U-Pb测年分析 | 第22-24页 |
4.3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 第24-26页 |
4.4 与国际标准界线的对比 | 第26-28页 |
第5章 元素地层学研究 | 第28-41页 |
5.1 地球化学样品取样和处理 | 第28-29页 |
5.2 主量元素分析 | 第29-33页 |
5.3 稀土元素分析 | 第33-41页 |
5.3.1 稀土元素特征指示 | 第33-37页 |
5.3.2 Ce异常 | 第37-41页 |
第6章 生物地层学研究 | 第41-59页 |
6.1 钙质超微化石简介 | 第41-42页 |
6.2 钙质超微化石的分类 | 第42-43页 |
6.3 东拉剖面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 | 第43-45页 |
6.3.1 钙质超微化石样品处理 | 第43-44页 |
6.3.2 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与鉴别 | 第44-45页 |
6.4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超微化石带 | 第45-53页 |
6.4.1 Hay和Thierstein的划分方法 | 第45-51页 |
6.4.2 Timothy的划分方法 | 第51-53页 |
6.5 东拉剖面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和地层年代 | 第53-57页 |
6.6 讨论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