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

基于虚拟机的ESL系统平台研究及软件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本文主要工作第12页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研究第13-38页
    2.1 原型开发的需求第13页
    2.2 仿真精确度第13-14页
    2.3 SYSTEMC与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第14-18页
        2.3.1 OSCI SystemC第15-16页
        2.3.2 软硬件协同设计第16-17页
        2.3.3 软硬件分割第17-18页
    2.4 SYSTEM SIMULATORS第18-22页
        2.4.1 翻译式模拟第19-20页
        2.4.2 编译式模拟第20-21页
        2.4.3 动态编译式模拟第21-22页
    2.5 QEMU第22-29页
        2.5.1 Translation Block第25-26页
        2.5.2 QEMU执行流程第26-28页
        2.5.3 外围设备模型第28页
        2.5.4 中断处理器第28-29页
    2.6 QEMU-SYSTEMC第29-30页
    2.7 OPEN VIRTUAL PLATFORMS第30-32页
        2.7.1 OVP简介第30页
        2.7.2 OVP APIs第30页
        2.7.3 Virtual Machine Interface (VMI)第30-31页
        2.7.4 BHM和PPM第31-32页
        2.7.5 OVP模型第32页
        2.7.6 OVP仿真器 – OVPsim第32页
    2.8 GNU SIMULATOR第32-33页
    2.9 模拟器架构第33-34页
    2.10 LINUX设备驱动第34-37页
        2.10.1 设备和模拟的类型第35-36页
        2.10.2 文件操作结构第36页
        2.10.3 I/O ports and I/O memory第36-37页
        2.10.4 中断处理第37页
    2.11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第38-69页
    3.1 QEMU和GNU SIMULATOR对比第38-40页
        3.1.1 效能对比第39-40页
    3.2 ESL初步准备第40-50页
        3.2.1 ESL设计和TLM方法学第40-42页
        3.2.2 TLM与EDM第42-43页
        3.2.3 TLM2.0第43-46页
        3.2.4 全系统仿真第46页
        3.2.5 QEMU与基于SystemC的虚拟平台第46-49页
        3.2.6 其他仿真平台第49页
        3.2.7 Coware Platform Architect与ARM SoC Designer第49-50页
    3.3 系统框架简介第50-52页
        3.3.1 主机系统第50-51页
        3.3.2 执行流程的步骤第51-52页
    3.4 系统连接第52-56页
        3.4.1 TLM2.0 互连设计第52-53页
        3.4.2 功能模块设计第53-55页
        3.4.3 并行处理模型第55-56页
    3.5 实现第56-63页
        3.5.1 核心接第56-58页
        3.5.2 Socket和Payload第58-59页
        3.5.3 适配器第59-60页
        3.5.4 互连模块第60-62页
        3.5.5 仲裁模块第62页
        3.5.6 测试模块第62-63页
    3.6 全系统设计与仿真第63-68页
        3.6.1 Linux设备驱动设计第63-65页
        3.6.2 主机和子系统接第65-66页
        3.6.3 全系统仿真的通信机制第66-68页
        3.6.4 虚拟I/O接第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验证环境和仿真结果第69-72页
    4.1 验证环境第69页
    4.2 验证和调试流程第69-70页
    4.3 仿真结果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第72-73页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72页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ramework的收发器开发平台设计
下一篇:基于虚拟机JIT机制的热点追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