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基于光伏产业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7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思路、结构及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2.2 研究结构第15页
        1.2.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3.1 本文创新之处第16页
        1.3.2 本文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贸易救济相关理论回顾第17-26页
    2.1 贸易摩擦一般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2.2 经典贸易理论回顾第19-22页
        2.2.1 古典时期的自由贸易论第19-20页
        2.2.2 早期的贸易保护理论第20-21页
        2.2.3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第21页
        2.2.4 新贸易保护理论第21-22页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22-26页
        2.3.1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2-24页
        2.3.2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24-26页
第三章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第26-32页
    3.1 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背景第26-27页
    3.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第27-28页
    3.3 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第28-32页
        3.3.1 贸易摩擦的外部因素第29-30页
        3.3.2 贸易摩擦的内部原因第30-32页
第四章 中美贸易摩擦案例研究---中美光伏争端第32-41页
    4.1 中美光伏争端的背景第32-37页
        4.1.1 中国光伏业发展历程第32-35页
        4.1.2 美国光伏产业业考察第35-36页
        4.1.3 美国将矛头指向中国光伏第36-37页
    4.2 中美光伏争端的进程第37-41页
        4.2.1 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进程第37-39页
        4.2.2 中国反击美国贸易保护的过程第39-41页
第五章 中美光伏争端的影响第41-54页
    5.1 争端对中国的影响第41-47页
        5.1.1 对我国光伏出口的影响第41-43页
        5.1.2 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第43-45页
        5.1.3 给两国经贸造成的负面影响第45-46页
        5.1.4 引发示范效应第46-47页
    5.2 争端对美国的影响第47-51页
        5.2.1 对美国光伏市场的影响第47-48页
        5.2.2 对美国就业问题的影响第48-50页
        5.2.3 美国政府承受的舆论压力第50-51页
    5.3 后双反时代的中国光伏第51-54页
        5.3.1 中欧光伏争端顺利解决第51页
        5.3.2 新兴市场的开辟第51-52页
        5.3.3 国内市场的启动第52-54页
第六章 由光伏争端看中美贸易摩擦特点第54-60页
    6.1 美方主动挑起贸易争端第54-56页
        6.1.1 中美双方贸易不平衡第54-56页
        6.1.2 美国---贸易争端的始作俑者第56页
    6.2 经贸问题政治化第56-58页
        6.2.1 贸易摩擦背后的政治考量第56-57页
        6.2.2 奥巴马执政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第57-58页
    6.3 潜在的“337调查”风险第58-60页
        6.3.1 中国产品遭美“337调查”历史及现状第58-59页
        6.3.2 中国光伏产品遭遇“337调查”的风险第59-60页
第七章 启示、对策及建议第60-68页
    7.1 对中国所处贸易环境的认识第60-61页
    7.2 我国政府针对美国贸易保护的政策与手段第61-62页
    7.3 对政府的启示、对策和建议第62-66页
        7.3.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第62-63页
        7.3.2 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第63-65页
        7.3.3 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第65页
        7.3.4 充分利用贸易手段进行反制第65-66页
    7.4 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启示、对策和建议第66-68页
        7.4.1 组成强大的企业联合会第66-67页
        7.4.2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谢辞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钓鱼岛危机背景下中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创建5A级景区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