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 社会角色 | 第20页 |
(二) 社会角色分类 | 第20页 |
(三) 社会角色扮演 | 第20-21页 |
(四) 女性社会角色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女性社会角色演变的历史回眸 | 第22-29页 |
一、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女性社会角色的演变:从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 | 第22-25页 |
(一) 封建社会的女性:单一的家庭角色 | 第22页 |
(二) 近代社会的女性:部分人扮演多重社会角色 | 第22-25页 |
二、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30年间女性社会角色的演变:越来越多女性扮演多重角色 | 第25-29页 |
(一) 越来越多女性扮演多重角色 | 第25-26页 |
(二) 多重角色期待:从“铁娘子”到“新典范” | 第26-27页 |
(三) 角色冲突表现:从“家庭中人”到“社会中人”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社会角色的演变 | 第29-46页 |
一、女性政治参与角色演变 | 第29-34页 |
(一) 1949-1978年间女性处于参政议政边缘角色 | 第29-30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逐步演变为参政议政重要角色 | 第30-32页 |
(三) 与理想角色的差距:女代表比例偏低,女性参政存在城乡差异 | 第32-34页 |
二、女性职业角色演变 | 第34-39页 |
(一) 职业女性从被忽视性别差异的实践角色到被重视性别特征的先赋角色 | 第34-35页 |
(二) 职业女性从就业方向选择有限的传统角色到多元化发展的自致角色 | 第35-36页 |
(三) 与理想角色的差距:女性职业发展受诸多限制,上升空间相对狭小 | 第36-39页 |
三、女性受教育角色演变 | 第39-42页 |
(一) 女性求学从区域性受限的非正式角色到接受普及性教育的正式角色 | 第39-40页 |
(二) 女性从扮演学校塑造的刻板角色到摆脱观念束缚的自致角色 | 第40-41页 |
(三) 与理想角色的差距:城乡教育存在性别差异,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存在影响 | 第41-42页 |
四、媒体中的女性社会角色演变 | 第42-46页 |
(一) 媒体中的女性定位从相对传统的单调角色到顺应时代的多样化角色 | 第42-43页 |
(二) 媒体焦点从关注女性角色冲突到探讨女性角色协调 | 第43页 |
(三) 与理想角色的差距:媒体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解读存在某些误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社会角色演变的解读 | 第46-58页 |
一、推动女性社会角色正向演变的原因探析 | 第46-51页 |
(一) 经济保障:重新回到劳动中去 | 第46-47页 |
(二) 基本条件:提高妇女素质,加强对妇女的教育 | 第47-48页 |
(三) 制度保障:保障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完全平等 | 第48-49页 |
(四) 主体因素:广大劳动妇女日益觉悟 | 第49-50页 |
(五) 目标力量:“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 | 第50页 |
(六) 助推力:东西方文化交流 | 第50-51页 |
二、阻碍女性社会角色正向演变的原因探析 | 第51-58页 |
(一) 经济因素:不能“经济上完全独立” | 第51-52页 |
(二) 社会因素:对女性发展认识不足 | 第52-54页 |
(三) 现实因素:“法律上的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平等” | 第54-55页 |
(四) 主体因素:部分“妇女仍然把她们的从属地位视作理所当然” | 第55-56页 |
(五) 历史因素:“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第56-58页 |
第四章 促进女性社会角色正向演变的对策分析 | 第58-67页 |
一、优先选拔任用女干部,维护女性政治参与权益 | 第58-59页 |
(一) 女性干部选拔任用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 第58-59页 |
二、进一步维护女性就业权益,充分发挥女性职业潜能 | 第59-61页 |
(一) 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为女性公平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 第59-60页 |
(二) 考察女性就业分布现实,制定有针对性的人事管理政策 | 第60页 |
(三) 平衡就业比例,促进女性从业者职业发展能力养成 | 第60-61页 |
三、进一步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倡导婚姻生活返璞归真 | 第61-63页 |
(一) 在婚姻生活中正确运用性别平等观念 | 第61-62页 |
(二) 肯定女性家务劳动价值,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 第62页 |
(三) 尊重爱情本质,使婚姻生活返璞归真 | 第62-63页 |
四、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的文化教育,营造女性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第63-65页 |
(一) 增加女性受教育机会,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 | 第63页 |
(二) 尊重受教育群体的差异,实行差异化教育 | 第63-64页 |
(三) 加强学术研究与成果推广,营造女性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第64-65页 |
五、进一步优化传媒引领作用,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 第65-67页 |
(一) 明确媒介使命,普及性别平等观念 | 第65页 |
(二) 促进传媒改革,开展媒介联合行动 | 第65-66页 |
(三) 加大媒介宣传力度,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