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问题研究--以山西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有关资源型农村的研究第12-14页
        1.2.2 有关资源型农村农民问题的研究第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调研地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调研地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17-29页
    2.1 利益范畴的科学内涵第17-24页
        2.1.1 利益概念第17-19页
        2.1.2 利益类别第19-22页
        2.1.3 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第22-24页
    2.2 农民利益的理论分析第24-27页
        2.2.1 何谓农民第24-26页
        2.2.2 农民利益的涵义第26-27页
    2.3 资源型农村的界定第27-29页
第三章 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现状分析第29-53页
    3.1 山西煤炭资源概况与煤炭资源整合第29-31页
        3.1.1 山西煤炭资源概况第29页
        3.1.2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第29-31页
    3.2 村矿利益关系——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利益关系的主要载体第31-35页
        3.2.1 村矿一体下的村矿利益关系:内在共生式的利益同一关系第31-32页
        3.2.2 私人承包下的村矿利益关系:村组占据主动优势地位的利益统一与对抗关系第32-34页
        3.2.3 煤炭资源整合下的村矿利益关系——村组处于被动地位的利益相关关系第34-35页
    3.3 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生态利益第35-37页
        3.3.1 长期的煤炭开采给资源型农村农民生态利益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第35-36页
        3.3.2 煤炭资源整合是保障资源型农村农民生态利益的必然选择第36-37页
    3.4 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经济利益第37-43页
        3.4.1 土地第37-40页
        3.4.2 就业第40-42页
        3.4.3 家庭经济第42-43页
    3.5 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政治利益第43-47页
        3.5.1 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的政治参与第43-46页
        3.5.2 “富人当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政治利益保障的双刃剑第46-47页
    3.6 山西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文化利益第47-53页
        3.6.1 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传统文化利益与现代文化利益的冲突与融合第48-50页
        3.6.2 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文化消费水平第50-53页
第四章 煤炭资源开发中农民利益受损原因分析第53-59页
    4.1 农民主体性条件不充分、缺乏全面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第53页
    4.2 农民利益表达受阻第53-55页
        4.2.1 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化渠道不畅通第53-55页
        4.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低第55页
    4.3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足第55-56页
        4.3.1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合理第55-56页
        4.3.2 农民土地财产权不充分第56页
    4.4 农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完善第56-57页
    4.5 农民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第57-59页
第五章 加强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保护的对策第59-69页
    5.1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59-62页
        5.1.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第59-60页
        5.1.2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第60-62页
    5.2 重构土地征用补偿模式,推进土地产权改革第62-64页
        5.2.1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第62页
        5.2.2 明晰土地征用过程中的集体产权,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第62-63页
        5.2.3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征地补偿中的独立受益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第63-64页
    5.3 建立资源利益均衡分配机制,保障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第64-67页
        5.3.1 明确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分配主体地位第64-65页
        5.3.2 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第65-66页
        5.3.3 建立“造血机制”,保障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发展权第66-67页
    5.4 改善现有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促进村民自治组织多元化发展第67-69页
        5.4.1 完善现有利益表达制度设计第67-68页
        5.4.2 拓宽农民利益表达平台第68页
        5.4.3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68-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贫困山区农村“空心化”研究--以贵州省仁怀市立岩村为例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社会角色演变考察--基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