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缘由及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2 梵高绘画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3-17页 |
2.1 现实:宗教的没落 | 第13-14页 |
2.2 寻求:世俗趣味的导向 | 第14-15页 |
2.3 选择:艺术家与城市 | 第15-17页 |
3 梵高其人 | 第17-22页 |
3.1 梵高的色彩人生 | 第17-18页 |
3.2 梵高的四个时期和演变 | 第18-22页 |
3.2.1 荷兰时期(德伦特和安特卫普) | 第18-19页 |
3.2.2 巴黎时期 | 第19-20页 |
3.2.3 阿尔时期 | 第20页 |
3.2.4 圣雷米和奥佛时期 | 第20-22页 |
4 梵高对艺术的定义 | 第22-27页 |
4.1 定义:艺术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作的注解 | 第22-25页 |
4.2 如何注解?——艺术的创作 | 第25-27页 |
5 梵高绘画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 第27-43页 |
5.1 现实的习题:梵高对绘画题材的探索 | 第28-31页 |
5.1.1 生活中的艺术 | 第28页 |
5.1.2 人物的灵魂 | 第28-30页 |
5.1.3 像画人物一样画风景 | 第30-31页 |
5.2 自由的表达:色彩的革命 | 第31-36页 |
5.2.1 色彩的夸张与情感的深度 | 第32-33页 |
5.2.2 对比色的力度 | 第33-35页 |
5.2.3 简化色彩与纯色 | 第35-36页 |
5.3 理想的追求:线条的研究 | 第36-43页 |
5.3.1 简化的线条与有力的轮廓 | 第37-38页 |
5.3.2 情感的书写 | 第38-40页 |
5.3.3 色彩的线条性 | 第40-43页 |
6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