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明女性墓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导入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2页 |
三、 需要厘清的问题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明初及明前女性墓志概况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墓志的界定及女性墓志渊源 | 第15-17页 |
一、 墓志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女性墓志渊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明初及明前女性墓志概况 | 第17-25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二、 所体现的女性观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中晚明女性墓志的时代新变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明中后期的社会概况 | 第25-32页 |
一、 士心的嬗变及新的女性观 | 第25-27页 |
二、 经济的发展及其社会效应 | 第27-32页 |
第二节 女性墓志创作的时代特点 | 第32-41页 |
一、 墓主身份多样化 | 第33-37页 |
二、 创作态度的转变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明中叶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宽松的社会氛围 | 第41-46页 |
一、 女性自由度的扩大 | 第41-43页 |
二、 女性“治生”的普遍性 | 第43-44页 |
三、 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女性主体性与中晚明女性墓志 | 第46-55页 |
一、 女性主体性的定义 | 第46-47页 |
二、 女性主体性地位在墓志中的回归 | 第47-55页 |
第四章 中晚明亡妻墓志与悼亡主题 | 第55-65页 |
第一节 悼亡诗的发展演进及与女性墓志的异同 | 第55-58页 |
一、 悼亡诗的形成及演进 | 第55-56页 |
二、 悼亡之作与女性墓志的异同 | 第56-58页 |
第二节 中晚明亡妻墓志对悼亡主题的开拓 | 第58-65页 |
一、 片段画面的突破 | 第58-61页 |
二、 细节的深加工 | 第61-62页 |
三、 情感内涵的拓展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