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马铃薯致病疫霉中六个DGAT基因的功能鉴定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2页
    1.1 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s)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 植物基因工程合成VLCPUFAs第15-16页
    1.3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第16-21页
        1.3.1 DGAT功能第18页
        1.3.2 DGAT类型第18-21页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7页
        2.1.1 马铃薯致病疫霉及其生长条件第22页
        2.1.2 拟南芥及其生长条件第22页
        2.1.3 酵母及其生长条件第22页
        2.1.4 菌株第22页
        2.1.5 载体第22页
        2.1.6 引物第22-23页
        2.1.7 药品及试剂第23-27页
            2.1.7.1 酶和生化试剂第23页
            2.1.7.2 抗生素第23-24页
            2.1.7.3 培养基第24-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8页
        2.2.1 小量提取植物基因组方法(SDS法)第27-28页
        2.2.2 总RNA提取方法(TriZol)第28页
        2.2.3 RNA甲醛变性胶电泳检测第28-29页
        2.2.4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第29页
        2.2.5 DNase Ⅰ(RNase free)消化Total RNA中的DNA第29-30页
        2.2.6 cDNA第一链的合成(TRANS试剂盒)第30页
        2.2.7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UltraSYBR Mixture)第30-31页
        2.2.8 普通PCR扩增第31页
        2.2.9 重组反应第31页
            2.2.9.1 PCR产物连接到T/A克隆载体(以pMD18-T simple vector为例)第31页
            2.2.9.2 T4连接第31页
        2.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1-32页
            2.2.10.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XL10)第31-32页
            2.2.10.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2页
        2.2.11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2-33页
            2.2.11.1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2页
            2.2.11.2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冻融法)第32-33页
        2.2.12 质粒DNA的提取(Biomiga试剂盒法)第33页
        2.2.13 质粒DNA的酶切实验(双酶切)第33-34页
        2.2.14 DNA片段的回收第34页
        2.2.15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5页
        2.2.16 酿酒酵母的转化及诱导表达第35-36页
            2.2.16.1 酿酒酵母的转化第35页
            2.2.16.2 酿酒酵母的诱导表达第35页
            2.2.16.3 酵母脂肪酸的提取及分析第35-36页
        2.2.17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第36-37页
            2.2.17.1 拟南芥的育苗第36页
            2.2.17.2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36-37页
            2.2.17.3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筛选第37页
        2.2.18 烟草的瞬时表达第37页
        2.2.19 甘油三酯(TAG)的测定第37-38页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和软件第38-42页
        2.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第38-39页
        2.3.2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第39-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61页
    3.1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51页
        3.1.1 真核生物中DGAT基因的鉴定第42-43页
        3.1.2 真核生物DGAT基因的进化第43-44页
        3.1.3 DGAT的基因结构和跨膜结构分析第44-47页
        3.1.4 DGAT基因在拟南芥、大豆、水稻、番茄、玉米中表达分析第47-51页
    3.2 Phytophthorainfestans中DGAT基因的功能鉴定第51-61页
        3.2.1 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DGAT基因的分离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第51-52页
        3.2.2 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DGAT的基因结构分析第52-53页
        3.2.3 PhytophthorainfestansDGAT在酵母中的功能鉴定第53-57页
            3.2.3.1 PhytophthorainfestansDGAT基因的克隆及载体构建第53页
            3.2.3.2 酵母突变体互补实验验证DGAT活性第53-54页
            3.2.3.3 转基因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4-55页
            3.2.3.4 转基因酵母TAG含量的测定第55-57页
        3.2.4 PhytophthorainfestansDGAT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鉴定第57-61页
4 讨论第61-63页
    4.1 DGAT的进化第61页
    4.2 DGAT1/2的底物专一性第61-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7页
附录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油三磷酸合成与拟南芥盐及干旱胁迫耐受性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泰山区系大型病毒物种资源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