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1 比较分析法 | 第8-9页 |
1.2.2 实证分析法 | 第9页 |
1.2.3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 第9页 |
1.3 论文不足之处 | 第9页 |
1.3.1 指数定价 | 第9页 |
1.3.2 国外数据收集 | 第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4.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温度指数期货产品设计理念 | 第13-19页 |
2.1 温度指数期货产品设计理念 | 第13页 |
2.1.1 设计理念 | 第13页 |
2.1.2 温度指数期货核心特征 | 第13页 |
2.2 温度指数期货主要功能 | 第13-15页 |
2.2.1 价格发现 | 第13-14页 |
2.2.2 套期保值 | 第14页 |
2.2.3 投机套利 | 第14-15页 |
2.3 温度指数期货的风险与收益 | 第15-19页 |
2.3.1 温度指数期货的收益 | 第15-17页 |
2.3.2 温度指数期货的风险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第19-30页 |
3.1 市场创新点及接纳度 | 第19-21页 |
3.1.1 市场创新点 | 第19-20页 |
3.1.2 市场的接纳度 | 第20-21页 |
3.2 市场空白及客户需求 | 第21-25页 |
3.2.1 市场空白原因 | 第21-22页 |
3.2.2 客户内在需求 | 第22-25页 |
3.3 产品的适用性分析 | 第25-27页 |
3.3.1 农业 | 第25页 |
3.3.2 能源 | 第25-26页 |
3.3.3 其他相关行业 | 第26-27页 |
3.4 产品推广环境分析 | 第27-30页 |
3.4.1 行业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3.4.2 SWOT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温度指数期货产品设计方案 | 第30-43页 |
4.1 温度指数期货设计 | 第31-34页 |
4.1.1 场内交易——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 | 第31页 |
4.1.2 标的城市的选择 | 第31-32页 |
4.1.3 交易单位(乘数单位):100倍制热/制冷指数 | 第32页 |
4.1.4 最小变动单位:1元/指数点 | 第32-33页 |
4.1.5 保证金制度 | 第33-34页 |
4.1.6 合约月份 | 第34页 |
4.1.7 交割方式 | 第34页 |
4.1.8 结算价格 | 第34页 |
4.2 温度指数期货模拟 | 第34-40页 |
4.2.1 温度指数设计:某城市月度制热/制冷口温度指数(HDD/CDD) | 第34-35页 |
4.2.2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 第35-40页 |
4.3 CDD温度指数期货的蒙特卡罗定价 | 第40-43页 |
4.3.1 CDD 温度指数 | 第40-41页 |
4.3.2 CDD 蒙特卡罗定价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温度指数期货与类似产品比较及可行性分析 | 第43-53页 |
5.1 温度指数期货与类似产品比较 | 第43-45页 |
5.1.1 与期权比较 | 第43页 |
5.1.2 与互换比较 | 第43-44页 |
5.1.3 与保险比较 | 第44-45页 |
5.2 市场发展趋势 | 第45-49页 |
5.2.1 天气期货市场主要产品 | 第45-46页 |
5.2.2 美国 CME 市场 | 第46-48页 |
5.2.3 欧洲温度指数市场 | 第48-49页 |
5.3 温度指数期货可行性分析 | 第49-51页 |
5.3.1 潜在市场巨大以及市场主体庞大 | 第49-50页 |
5.3.2 新期货品种上市迅速奠定基础 | 第50页 |
5.3.3 法律与政策条件 | 第50-51页 |
5.3.4 技术条件及气象数据 | 第51页 |
5.3.5 研究成果 | 第51页 |
5.4 推广策略途径 | 第51-53页 |
5.4.1 针对温度敏感性行业提供咨询操作服务 | 第52页 |
5.4.2 有效运用银行资源设置服务点 | 第52页 |
5.4.3 借助媒体宣传大力推广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