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0.3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概况 | 第11-13页 |
| 1.1 工区位置及构造特征 | 第11页 |
| 1.2 储层特征 | 第11页 |
| 1.3 论文完成情况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断层重新认识 | 第13-27页 |
| 2.1 开发井断层重新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2 萨尔图油层顶面断层重新认识 | 第14-20页 |
| 2.3 葡萄花油层顶面断层重新认识 | 第20-27页 |
| 第三章 有利区优选 | 第27-42页 |
| 3.1 构造有利区优选 | 第27-30页 |
| 3.1.1 构造图制作 | 第27页 |
| 3.1.2 断层分析 | 第27-29页 |
| 3.1.3 有利圈闭 | 第29-30页 |
| 3.2 储层有利区优选 | 第30-31页 |
| 3.3 断层的分断生长与砂体发育关系 | 第31-33页 |
| 3.4 断层边部注采关系分析 | 第33-41页 |
| 3.4.1 葡萄花油层断层边部注采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 3.4.2 萨Ⅱ油层断层边部注采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 3.4.3 断层校正后注采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 3.5 优选目标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三维构造建模 | 第42-57页 |
| 4.1 构造建模总体思路 | 第42页 |
| 4.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42-45页 |
| 4.2.1 创建断层模型 | 第42-44页 |
| 4.2.2 构造上、中、下面格架网格 | 第44页 |
| 4.2.3 层面的创建及插入 | 第44-45页 |
| 4.3 目标区构造模型的建立 | 第45-54页 |
| 4.3.1 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加载 | 第45页 |
| 4.3.2 校正斜井轨迹与层面海拔,提高构造模型层面模拟精度 | 第45页 |
| 4.3.3 构造模型的建立与质量检查 | 第45-54页 |
| 4.4 目标区岩性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 4.4.1 岩性细分 | 第55页 |
| 4.4.2 岩性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定向井地质设计方案 | 第57-73页 |
| 5.1 钻井区域优选 | 第57-62页 |
| 5.1.1 断层发育情况 | 第57-58页 |
| 5.1.2 储层动用状况 | 第58-61页 |
| 5.1.3 钻井区域优选 | 第61-62页 |
| 5.2 井位设计 | 第62-71页 |
| 5.2.1 定向井地质参数 | 第62-67页 |
| 5.2.2 定向井 2 井位设计 | 第67-68页 |
| 5.2.3 定向井 6 井位设计 | 第68-71页 |
| 5.3 经济效益评价及方案实施要求 | 第71-73页 |
| 5.3.1 经济效益评价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7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