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多用户网络的信道容量及传输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2 三类多用户网络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研究的问题第22-23页
    1.4 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第23-27页
第二章 高斯多用户信道第27-43页
    2.1 引言第27-28页
    2.2 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第28-31页
        2.2.1 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的容量区域及传输策略第29-30页
        2.2.2 带退化信息集的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第30-31页
    2.3 高斯广播信道第31-34页
        2.3.1 高斯广播信道的容量区域及编码方法第32-33页
        2.3.2 BC-MAC对偶性第33-34页
    2.4 高斯中继信道第34-39页
        2.4.1 割集上界第35页
        2.4.2 常用编码方法第35-39页
    2.5 高斯干扰信道第39-43页
        2.5.1 强干扰区域第40-41页
        2.5.2 噪声干扰区域第41页
        2.5.3 Han-Kobayashi內界第41-43页
第三章 高斯大规模MIMO广播信道各态历经和容量量级及传输策略第43-59页
    3.1 引言第43-45页
    3.2 系统模型第45-46页
    3.3 基于脏纸编码的各态历经和容量第46-49页
        3.3.1 脏纸编码第46-47页
        3.3.2 两用户MIMO广播信道中的脏纸编码方法第47-48页
        3.3.3 MIMO广播信道和容量第48-49页
    3.4 高斯MIMO广播信道各态历经和容量量级第49-52页
        3.4.1 各态历经和容量上界第49-50页
        3.4.2 各态历经容量下界第50-52页
    3.5 迫零波束成型传输策略第52-56页
        3.5.1 广义迫零信道求逆性能分析第53-56页
    3.6 高斯多输入多输出广播信道各态历经对称容量量级第56-57页
    3.7 仿真分析第57-58页
    3.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高斯两跳中继网络的容量及传输策略第59-75页
    4.1 引言第59-61页
    4.2 数学准备第61-62页
    4.3 系统模型第62-64页
    4.4 信道容量的割集上界第64页
    4.5 现有两跳网络主要编码方法及其结论第64-67页
        4.5.1 噪声网络编码第64-65页
        4.5.2 分布式译码转发编码第65页
        4.5.3 Chern-¨Ozg¨ur部分译码转发编码方法第65-67页
    4.6 改进的部分译码转发编码方法第67-71页
        4.6.1 钻石网络第68-69页
        4.6.2 多接收端两跳中继网络第69-70页
        4.6.3 特例第70-71页
    4.7 低复杂度信道容量估计方法第71-72页
    4.8 优化的分布式译码转发编码方法第72-73页
    4.9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高斯X信道的容量及传输策略第75-91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系统模型第76-78页
    5.3 现有高斯X信道容量结论第78-82页
        5.3.1 2×2用户高斯X信道噪声干扰域第78-80页
        5.3.2 多输入多输出高斯X信道噪声干扰域第80-82页
    5.4 M×M用户高斯X信道噪声干扰域第82-88页
        5.4.1 和速率上界第82-86页
        5.4.2 M×M用户高斯X信道的和容量第86-88页
    5.5 实例分析第88-89页
    5.6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91-95页
    6.1 全文总结第91-92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复杂环境下MIMO雷达角度估计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