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裂缝分析 | 第14-22页 |
2.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 | 第14页 |
2.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第14-18页 |
2.2.1 材料方面 | 第14-15页 |
2.2.2 设计方面 | 第15-16页 |
2.2.3 施工方面 | 第16页 |
2.2.4 荷载方面 | 第16-17页 |
2.2.5 变形方面 | 第17-18页 |
2.3 箱梁裂缝分类 | 第18-20页 |
2.3.1 顶板、底板裂缝 | 第18-19页 |
2.3.2 腹板裂缝 | 第19-20页 |
2.3.3 横隔板裂缝 | 第20页 |
2.3.4 齿板裂缝 | 第20页 |
2.4 裂缝处理原则 | 第20页 |
2.5 裂缝特征统计参数的建立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22-33页 |
3.1 混凝土裂纹的有限元模拟 | 第22-24页 |
3.1.1 离散裂缝模型 | 第22-23页 |
3.1.2 分布裂缝模型 | 第23-24页 |
3.1.3 断裂力学模型 | 第24页 |
3.2 本构关系的选择 | 第24-27页 |
3.2.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25-26页 |
3.2.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26-27页 |
3.3 建模方法及主要单元介绍 | 第27-32页 |
3.3.1 建模方法 | 第27页 |
3.3.2 模拟混凝土的 Solid65 单元 | 第27-30页 |
3.3.3 Solid65 单元的失效准则[33,34] | 第30-31页 |
3.3.4 模拟钢筋的 Link8 单元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桥底板横向裂缝开裂位置分析及加载方式研究 | 第33-39页 |
4.1 实桥背景及设计状态 | 第33-34页 |
4.2 实桥底板横向裂缝开裂位置分析 | 第34-37页 |
4.2.1 底板横向裂缝开裂位置分析方法 | 第35页 |
4.2.2 Midas/civil 软件介绍 | 第35页 |
4.2.3 基于 Midas/civil 的实桥模型建立[36,37] | 第35-36页 |
4.2.4 基于 Midas/civil 的实桥应力状态分析 | 第36-37页 |
4.3 实桥加载方式研究 | 第37-38页 |
4.3.1 基于 Midas/civil 的一跨跨中正弯矩影响线分析 | 第37页 |
4.3.2 汽车活载加载方式研究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实桥设计状态和中跨第一跨跨中开裂静力影响研究 | 第39-55页 |
5.1 实桥设计状态分析 | 第39-42页 |
5.1.1 实桥未开裂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5.1.2 实桥设计状态分析 | 第41-42页 |
5.2 纵向预应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5.3 实桥中跨第一跨跨中开裂影响分析 | 第44-54页 |
5.3.1 单元失效宽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5.3.2 不同裂缝高度对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5.3.3 不同裂缝条数对结构的影响 | 第50-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实桥设计状态和中跨一跨跨中开裂动力影响研究 | 第55-63页 |
6.1 结构未开裂状态频率 | 第55-56页 |
6.2 不同单元失效宽度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6.3 不同开裂高度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 第58-60页 |
6.4 不同裂缝条数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 第60-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