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义》语言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毛诗正义》语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毛诗正义》语言观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毛诗正义》的成书、体例及注疏原则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毛诗正义》的成书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毛诗正义》的体例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毛诗正义》的注疏原则 | 第17-24页 |
一 疏不破注 | 第17-20页 |
二 兼收并蓄 | 第20-21页 |
三 据“礼”解《诗》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孔颖达的词汇观 | 第24-54页 |
第一节 训释词义的内容 | 第24-38页 |
一 申述毛传、郑笺 | 第24-29页 |
二 探求“得名之由” | 第29-32页 |
三 以今语释古语 | 第32-35页 |
四 以方俗证通语 | 第35-36页 |
五 区分“一词多义” | 第36-38页 |
第二节 考证词义的方法 | 第38-44页 |
一 形训 | 第38-40页 |
二 声训 | 第40-42页 |
三 义训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词义演变的方式 | 第44-46页 |
一 词义引申 | 第44-46页 |
二 连类取义 | 第46页 |
第四节 词义的辨析 | 第46-54页 |
一 辨析同义词 | 第46-50页 |
二 “同”中析“异” | 第50-54页 |
第三章 《毛诗正义》的语法观 | 第54-69页 |
第一节 词类观 | 第54-63页 |
一 关于实词 | 第55-59页 |
二 关于虚词 | 第59-63页 |
第二节 句法观 | 第63-66页 |
一 调整语序 | 第63-65页 |
二 补足省略成分 | 第65-66页 |
第三节 “文势”观 | 第66-69页 |
第四章 《毛诗正义》的修辞观 | 第69-75页 |
第一节 说明修辞格 | 第69-73页 |
一 互文 | 第69-71页 |
二 变文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完善“比兴”理论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