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医疗保障制度 | 第10-11页 |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11-12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12页 |
·农村医疗救助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1页 |
·公共产品的属性 | 第19-20页 |
·公共产品的分类及提供 | 第20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属性分析 | 第20-21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1-23页 |
·医疗服务市场失灵 | 第22页 |
·医疗保险市场失灵 | 第22-23页 |
·道德风险理论 | 第23-25页 |
·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 | 第23-24页 |
·医疗服务供给方的道德风险 | 第24-25页 |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5-27页 |
·现阶段关于公平的主导思想 | 第25页 |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 第25-26页 |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公平性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山东省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现状 | 第27-35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27-29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概述 | 第29-31页 |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框架 | 第29-30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框架 | 第30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30-31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 第31-35页 |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 | 第31-34页 |
·山东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情况 | 第34-35页 |
第4章 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 | 第35-3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低 | 第3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不高 | 第3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分强调自愿性原则的缺陷 | 第35-36页 |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的缺陷 | 第36页 |
·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政府职责的缺失 | 第36-37页 |
·法律规范的缺失 | 第36-37页 |
·资金投入的不足 | 第37页 |
·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资金筹资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筹资水平低导致保障水平不高 | 第37-38页 |
·筹资水平不同导致公平性缺失 | 第38-39页 |
·筹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39-40页 |
·筹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 | 第40-42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42-52页 |
·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况 | 第42-46页 |
·英国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2-43页 |
·德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3-45页 |
·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 第45-46页 |
·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况 | 第46-49页 |
·泰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7页 |
·巴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7-48页 |
·墨西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8-49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 第49-52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同我国的比较 | 第49-50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2页 |
第6章 完善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 | 第52-53页 |
·建立灵活多样的筹资机制 | 第52页 |
·规范医疗补偿的报销制度 | 第52页 |
·完善农村的医疗救助制度 | 第52-53页 |
·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中的职责 | 第53-54页 |
·完善农村医疗的法律保障 | 第53页 |
·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 | 第53-54页 |
·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的监督和管理 | 第54页 |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的保障水平和公平性 | 第54-55页 |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 | 第54页 |
·均衡各地农村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