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

李泽厚“新感性”思想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9页
引言第9-17页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4-17页
第一章 李泽厚美学与“新感性”第17-25页
    第一节 李泽厚思想历程概述第17-22页
        一、以实践为中心,对美的本质的探索第17-19页
        二、以主体性为中心,对美学体系的构建第19-21页
        三、宣扬情本体,发挥中国传统智慧第21-22页
    第二节 ““新感性”和艺术第22-25页
第二章 “新感性”思想的产生第25-31页
    第一节 “新感性”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第26-28页
    第二节 “新感性”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第28-31页
第三章 李泽厚“新感性”思想的基本内容第31-41页
    第一节 “新感性”的建立第33-34页
    第二节 “新感性”形成的哲学基础——“内在自然的人化”第34-35页
    第三节 “新感性”形成的主体要求——“感官的人化”第35-37页
    第四节 “新感性”形成的内在条件——“情欲的人化第37-41页
        一、情欲的三层次第38-39页
        二、“情欲的人化”——个体与社会的调和第39-41页
第四章 李泽厚“新感性”思想的意义和影响第41-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时期的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农耕民众土地信仰的复归与村落秩序的重建--以辽宁省海城市西四村为个例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两种不同生源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化工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