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无人机产业发展下的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空域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3 论文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基本概念简介第18-20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5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20页
        2.2.2 政府职能理论第20-21页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1-23页
        2.2.4 制度变迁理论第23页
        2.2.5 产业规制理论第23-25页
第3章 国内空域管理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35页
    3.1 我国空域管理的历史沿革第25-27页
        3.1.1 我国空域管理的历史演变第25-26页
        3.1.2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变迁第26-27页
    3.2 我国空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31页
        3.2.1 我国空域的分类第27-28页
        3.2.2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的现状第28-29页
        3.2.3 我国空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9-31页
    3.3 我国空域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3.3.1 无人机空域划设不合理管理设施落后第31-33页
        3.3.2 无人机空域管理机制僵硬管理权限重叠第33-34页
        3.3.3 无人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4-35页
第4章 基于无人机产业下的空域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第35-46页
    4.1 国外空域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借鉴第35-38页
        4.1.1 发达国家的空域管理模式第35-36页
        4.1.2 国外空域管理的经验借鉴第36-38页
    4.2 我国空域体制改革的环境分析第38-43页
        4.2.1 政治环境因素第39-40页
        4.2.2 经济环境因素第40-41页
        4.2.3 社会环境因素第41-42页
        4.2.4 技术环境因素第42-43页
    4.3 我国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第43-46页
第5章 空域体制改革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第46-53页
    5.1 系统动力学反馈基模分析技术第46-47页
    5.2 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模型的构建第47-48页
        5.2.1 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模型变量的确定第47页
        5.2.2 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第47-48页
    5.3 模型分析及管理对策第48-53页
第6章 完善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下的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第53-57页
    6.1 明确我国空域的资源属性第53-54页
    6.2 健全空域管理的法律体系第54页
    6.3 加强民用无人机管理提高空域保障能力第54-55页
    6.4 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第55-57页
        6.4.1 整合空域管理机构第55-56页
        6.4.2 推进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第56-57页
第7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航线网络结构下的密度经济性研究
下一篇:航空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以天合联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