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政策背景 | 第11页 |
1.1.2 文化背景 | 第11-12页 |
1.1.3 发展背景 | 第12页 |
1.1.4 可持续背景 | 第12-13页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4.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1.4.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1.5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第2章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现状解析 | 第24-42页 |
2.1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2.1.1 外部空间序列的消失 | 第24-26页 |
2.1.2 外部空间场所感的缺失 | 第26-28页 |
2.1.3 外部空间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28-29页 |
2.2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现状评价与具体问题梳理总结 | 第29-37页 |
2.2.1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调研现状评价 | 第29-31页 |
2.2.2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具体问题梳理总结 | 第31-37页 |
2.3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情况 | 第37-39页 |
2.4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的内涵 | 第39-41页 |
2.4.1 当代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 第39页 |
2.4.2 传统村落风貌传承的要求 | 第39页 |
2.4.3 传统村落持续发展需求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京西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的外部空间类型 | 第42-61页 |
3.1 线性空间 | 第42-48页 |
3.1.1 街巷空间 | 第42-46页 |
3.1.2 河道空间 | 第46-47页 |
3.1.3 城墙空间 | 第47-48页 |
3.2 节点空间 | 第48-60页 |
3.2.1 村口空间 | 第48-50页 |
3.2.2 广场空间 | 第50-52页 |
3.2.3 过街楼空间 | 第52-53页 |
3.2.4 码头空间 | 第53-55页 |
3.2.5 古碾空间 | 第55-56页 |
3.2.6 古井空间 | 第56-57页 |
3.2.7 古树空间 | 第57-59页 |
3.2.8 门前空间 | 第59-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原则与策略 | 第61-81页 |
4.1 京西传统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原则 | 第61-62页 |
4.1.1 风貌传承原则 | 第61页 |
4.1.2 人性化原则 | 第61页 |
4.1.3 可逆性原则 | 第61页 |
4.1.4 低干预性原则 | 第61-62页 |
4.2 以传统风貌再现为导向的外部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 第62-69页 |
4.2.1 以“传统风貌复原”为再现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63-64页 |
4.2.2 以“乡土民俗活动传承”为再现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64-66页 |
4.2.3 以“传统生产方式恢复”为再现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66-69页 |
4.3 以功能转变为导向的外部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 第69-75页 |
4.3.1 以“修复性展示”为转变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69-72页 |
4.3.2 以“遗迹展示”+“新型功能植入”为转变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72-75页 |
4.4 以人性化改造为导向的外部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 第75-79页 |
4.4.1 以“宜人景观营造”为改造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75-77页 |
4.4.2 以“人性化设施植入”为改造点的更新改造方法 | 第77-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房山区水峪村外部空间更新改造实践 | 第81-93页 |
5.1 实践背景及场地介绍 | 第81-82页 |
5.1.1 实践背景 | 第81页 |
5.1.2 场地介绍 | 第81-82页 |
5.2 村落整体介绍 | 第82-85页 |
5.2.1 历史沿革 | 第82-83页 |
5.2.2 空间格局 | 第83-84页 |
5.2.3 村落优势 | 第84-85页 |
5.3 水峪村外部空间类型与更新改造需求 | 第85-87页 |
5.3.1 水峪村外部空间类型 | 第85-86页 |
5.3.2 外部空间更新改造的需求 | 第86-87页 |
5.4 水峪村外部空间更新改造具体设计方法 | 第87-92页 |
5.4.1 “传统风貌复原”方法下的水峪古商道更新改造 | 第87-89页 |
5.4.2 “京幡民俗表演再现”方法下的水峪“赏月丘”更新改造 | 第89-90页 |
5.4.3 “传统生产方式体验”+“农产品展示”方法下的水峪古碾空间更新改造 | 第90-92页 |
5.4.4 “人性化设施植入”方法下的水峪古树空间更新改造 | 第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