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广森学术思想变化试探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选题背景 | 第7-8页 |
2、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相关著作 | 第8-9页 |
2、相关论文 | 第9-11页 |
一、孔广森生平及著述 | 第11-25页 |
(一)家世与生平 | 第11-18页 |
1、家世 | 第11-13页 |
2、生平 | 第13-18页 |
(二)师承及交友 | 第18-22页 |
1、师承 | 第18-21页 |
2、交友 | 第21-22页 |
(三)治学著述 | 第22-25页 |
二、孔广森学术思想衍变 | 第25-44页 |
(一)朴学思想 | 第25-36页 |
1、《大戴礼记补注》的释义 | 第26-31页 |
2、《大戴礼记补注》的校勘 | 第31-34页 |
3、《大戴礼记补注》的训诂思想 | 第34-36页 |
(二)今文学思想 | 第36-42页 |
1、摒弃何休旧论,独创“三科九旨”新义 | 第36-38页 |
2、“通经取义”的治经之道 | 第38-42页 |
(1)义理与训诂并举 | 第38-39页 |
(2)杂糅今古,融并汉宋 | 第39-41页 |
(3)兼采三传,参诸众说 | 第41-42页 |
(三)孔广森学术思想之变化 | 第42-44页 |
三、孔广森学术思想的影响 | 第44-47页 |
(一)孔广森之后今古文的变化 | 第44-45页 |
(二)后人对孔广森学术的评价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1、孔广森像 | 第50页 |
2、孔广森谱系图 | 第50-51页 |
3、孔广森故居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