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我国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一、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新特征第11-15页
    (一)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第11-12页
    (二)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征第12-15页
        1. 加害人特征——熟人与“网友”第12-13页
        2. 犯罪地点特征——隐蔽场所与酒店第13-14页
        3. 犯罪工具特征——方式多样与网络工具第14-15页
        4. 其他特征第15页
二、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与危害第15-21页
    (一)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第15-17页
        1. 强奸第15-16页
        2. 强制猥亵——接触式与网络在线第16页
        3. 其他类型第16-17页
    (二)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第17-21页
        1. 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个人危害第17-19页
        2. 对未成年被害人家庭的危害第19-20页
        3. 对社会的危害第20-21页
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第21-28页
    (一) 个体原因分析第21-23页
        1. 未成年被害人——防范缺失、性教育缺失、沉迷网络第21-22页
        2. 侵害人——文化水平低、侥幸心理强、善于网上胁迫第22-23页
    (二) 家庭与学校原因分析第23-24页
        1. 家庭性教育和网络防范缺失第23-24页
        2. 学校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第24页
    (三) 社会原因分析第24-26页
        1. 政府工作不到位第24-25页
        2. 多元文化冲击第25页
        3. 农村治安管理欠缺第25页
        4. 网络监管不到位第25-26页
    (四) 法律原因分析第26-28页
        1. 立法尚有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第26-27页
        2. 司法程序进行难,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第27-28页
四、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第28-36页
    (一) 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性知识第28-31页
        1. 家庭教育——性防范与网络防范意识教育第28-29页
        2. 学校课堂——性知识与网络安全教育第29-31页
    (二) 政府建立机制,加强农村建设,增强网络监管第31-32页
        1. 增强政府“大家长”力度第31页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31页
        3. 加强农村建设第31-32页
        4. 增强网络监管第32页
    (三) 完善立法司法,规范网络行为第32-34页
        1. 完善国家立法,约束网络与犯罪第32-34页
        2. 改善司法程序,保护被害人隐私第34页
    (四) 完善救助体系,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第34-36页
        1. 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的心理疏导第34-35页
        2. 严格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隐私权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1页
附录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若干问题分析--以天津“摆摊打气球案”为视角
下一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以贵阳市两级法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