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非法行医罪的概述 | 第10-14页 |
1.1 非法行医之界定 | 第10-11页 |
1.2 非法行医之成因 | 第11-12页 |
1.2.1 医疗需求的扩大化 | 第11页 |
1.2.2 行政监管不力 | 第11-12页 |
1.3 非法行医罪之界定 | 第12-14页 |
2 非法行医行为的刑事政策选择 | 第14-19页 |
2.1 非法行医罪的法定犯属性 | 第14-16页 |
2.2 医疗行为的自然属性 | 第16-17页 |
2.2.1 医疗行为的紧急性 | 第16页 |
2.2.2 医疗行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第16页 |
2.2.3 医疗行为具有高风险性 | 第16-17页 |
2.3 国家对非法行医行为的刑事政策选择 | 第17-19页 |
3 非法行医罪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 | 第19-30页 |
3.1 犯罪客体 | 第19-20页 |
3.1.1 简单客体说 | 第19页 |
3.1.2 复杂客体说 | 第19-20页 |
3.2 客观方面 | 第20-22页 |
3.2.1 非法行医中的“行医” | 第20-21页 |
3.2.2 犯罪行为方式特殊 | 第21-22页 |
3.3 犯罪主体 | 第22-28页 |
3.3.1 非法行医罪是一般主体还是特殊主体? | 第22-24页 |
3.3.2 对于医生执业资格的争论 | 第24-28页 |
3.4 主观方面 | 第28页 |
3.5 犯罪既遂模式的特殊性 | 第28-30页 |
4 非法行医罪司法认定中的特殊情况 | 第30-36页 |
4.1 行为方式认定中的特殊情况 | 第30-31页 |
4.1.1 医生仅超越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医疗业务是否构成非法行医 | 第30页 |
4.1.2 医生超越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医疗业务是否构成非法行医 | 第30-31页 |
4.1.3 紧急情况下产生的医疗行为 | 第31页 |
4.2 行为主体认定中的特殊情况 | 第31-35页 |
4.2.1 医院实习医生的主体资格 | 第31-35页 |
4.3 乡村医生的主体资格 | 第35-36页 |
5 非法行医罪的立法完善 | 第36-39页 |
5.1 对主体范围的明确 | 第36-37页 |
5.2 “情节严重”的界定标准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