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型铝合金结构焊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铝合金结构的特点 | 第9-10页 |
1.1.3 铝合金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 第10-12页 |
1.1.4 课题研究工程实例进展情况 | 第12-13页 |
1.2 铝合金结构焊接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铝合金结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 第15页 |
1.3 铝合金结构连接方式及焊接连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1.3.1 铝合金的连接方式 | 第15-16页 |
1.3.2 铝合金焊接连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铝合金材性及对接焊缝连接工艺评定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铝合金6061-T6材性试验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实验概况 | 第18-19页 |
2.2.2 母材单调加载结果 | 第19-21页 |
2.3 铝合金对接焊缝力学性能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2.3.1 实验目的 | 第21页 |
2.3.2 试验构件设计 | 第21-23页 |
2.3.3 试验拉伸设计及测量方案 | 第23页 |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30页 |
2.4.1 各组试件破坏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2.4.2 极限荷载的确定及延性分析 | 第25-28页 |
2.4.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2.4.4 试验结果同国内外规范对比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铝合金结构焊接节点静力试验及有限元模型论证 | 第31-56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31-41页 |
3.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31-35页 |
3.2.2 试验加载设计 | 第35-37页 |
3.2.3 实验测量方案 | 第37-41页 |
3.3 主要试验结果 | 第41-46页 |
3.3.1 试验现象及过程分析 | 第41-45页 |
3.3.2 应变分析 | 第45-46页 |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3.4.1 引言 | 第46页 |
3.4.2 试件表 | 第46-47页 |
3.4.3 基本假定 | 第47页 |
3.4.4 本构关系 | 第47-48页 |
3.4.5 单元选择 | 第48页 |
3.4.6 接触定义分析 | 第48-49页 |
3.4.7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案 | 第49页 |
3.4.8 网格划分 | 第49-50页 |
3.5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 | 第50-52页 |
3.5.1 承载力与变形分析 | 第50-51页 |
3.5.2 破坏形态分析 | 第51-52页 |
3.6 静力荷载作用下有限元模拟屈服强度的分析 | 第52-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动力荷载作用下铝合金结构焊接节点有限元分析 | 第56-70页 |
4.1 概述 | 第56页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56-57页 |
4.2.1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案 | 第56-57页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8页 |
4.3.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 | 第57-61页 |
4.3.2 骨架曲线分析 | 第61-64页 |
4.3.3 节点的屈服承载力分析 | 第64-65页 |
4.3.4 应力云图比较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70-73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80页 |
附录Ⅰ | 第80-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