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HIV1 的组分与结构 | 第10-11页 |
1.2 抗 HIV1 药物研究 | 第11-12页 |
1.3 内在抗病毒因子与 HIV1 辅助蛋白 | 第12-15页 |
1.3.1 APOBEC3G | 第12-13页 |
1.3.2 HIV1 Vif | 第13-14页 |
1.3.3 CBFβ | 第14-15页 |
1.4 Cytoscape 可视化网络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于 VifAPOBEC3G 轴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第18-28页 |
2.1 材料 | 第18页 |
2.2 方法 | 第18-19页 |
2.2.1 可视化网络的构建 | 第18页 |
2.2.2 MCODE 预测蛋白复合体 | 第18-19页 |
2.2.3 BINGO 推测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 | 第1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2.3.1 基于 VifAPOBEC3G 轴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网络 | 第19-22页 |
2.3.2 网络中的潜在蛋白复合体 | 第22-24页 |
2.3.3 BINGO 推测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HIV1 Vif、APOBEC3G 及 CBFβ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 第28-5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28页 |
3.1.2 细胞株 | 第28页 |
3.1.3 细胞培养相关材料 | 第28页 |
3.1.4 PCR 引物 | 第28-29页 |
3.1.5 工具酶与试剂 | 第29页 |
3.1.6 溶液配制 | 第29-31页 |
3.1.7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3.2.1 细胞总 RNA 的提取 | 第31-32页 |
3.2.2 RNA 中残留 DNA 的去除 | 第32页 |
3.2.3 反转录 | 第32-33页 |
3.2.4 PCR 扩增基因片段 | 第33页 |
3.2.5 酶切反应 | 第33-34页 |
3.2.6 核酸片段的回收 | 第34页 |
3.2.7 核酸片段的连接 | 第34页 |
3.2.8 转化及挑取单菌落 | 第34-35页 |
3.2.9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5-36页 |
3.2.10 质粒的中量提取 | 第36页 |
3.2.11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3.2.12 真核表达载体的转染 | 第36-37页 |
3.2.13 EGFPCBFβ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检测 | 第37页 |
3.2.14 APOBEC3G/Vif/CBFβHaloTag 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检测 | 第37-38页 |
3.2.15 EGFPCBFβ/APOBEC3G 融合蛋白的动态表达检测 | 第38页 |
3.2.16 Western Blot 检测 APOBEC3G 的表达 | 第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3.1 真核表达质粒 pEGFPCBFβ和 pFCA3G/Vif/CBFβ的构建 | 第38-41页 |
3.3.2 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1-42页 |
3.3.3 融合蛋白的动态表达 | 第42-47页 |
3.3.4 Vif 与 CBFβ对 APOBEC3G 的降解作用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