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度与银行风险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竞争脆弱说第14-17页
        1.2.2 竞争稳定说第17-19页
        1.2.3 MMR理论第19-20页
        1.2.4 文献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页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22-23页
    1.5 论文基本结构第23-24页
第2章 商业银行竞争度与银行风险关系的相关理论第24-29页
    2.1 竞争度相关理论第24-25页
        2.1.1 哈弗学派竞争度理论第24页
        2.1.2 芝加哥学派竞争度理论第24-25页
    2.2 银行风险相关理论第25-26页
        2.2.1 银行风险的定义第25页
        2.2.2 银行风险的分类第25-26页
    2.3 竞争度与风险关系相关理论第26-28页
        2.3.1 特许权价值理论第26-27页
        2.3.2 风险转化理论第27-28页
        2.3.3 U型结构理论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度的测度与指标选取第29-43页
    3.1 结构分析法测度银行竞争度的方法第29-31页
        3.1.1 市场集中度第30页
        3.1.2 赫芬达指数第30-31页
    3.2 非结构分析法测度银行竞争度的方法第31-34页
        3.2.1 H统计量第31-33页
        3.2.2 Lerner指数第33-34页
    3.3 基于结构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测度第34-37页
        3.3.1 市场集中度测度结果分析第34-36页
        3.3.2 赫芬达尔指数测度结果分析第36-37页
    3.4 基于非结构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度的测度第37-41页
        3.4.1 H统计值的测度第37-39页
        3.4.2 Lerner指数的测度第39-41页
    3.5 商业银行竞争度指标的选取第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程度分析第43-49页
    4.1 指标的选择第43-45页
        4.1.1 整体银行业的风险衡量指标第43-44页
        4.1.2 单个银行的风险衡量指标第44-45页
    4.2 衡量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4.2.1 整体分析第46-47页
        4.2.2 两类银行比较分析第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商业银行竞争度与银行风险关系的实证分析第49-61页
    5.1 数据选取与变量说明第49-51页
        5.1.1 数据选取第49页
        5.1.2 变量说明第49-50页
        5.1.3 变量符号介绍第50-51页
    5.2 模型构建第51-52页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第52-54页
        5.3.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及分析第52-53页
        5.3.2 模型估计与检验第53-54页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5.4.1 实证结果第54-55页
        5.4.2 实证结果分析第55-57页
    5.5 基于银行类型的实证结果分析第57-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6章 政策建议第61-64页
    6.1 对银行的建议第61-62页
        6.1.1 转变业务结构,实现差异化发展第61页
        6.1.2 优化治理机制,提高决策水平第61-62页
    6.2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第62页
        6.2.1 在制度框架内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银行综合服务水平第62页
        6.2.2 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银行,循序渐进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第62页
    6.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1、结论第64-65页
    2、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子》金融思想研究
下一篇: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家庭住房消费的影响分析--以太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