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反应机理 | 第12-14页 |
1.3 常见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溶胶凝胶法 | 第14页 |
1.3.2 水热法 | 第14页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1.3.4 沉淀法 | 第14页 |
1.3.5 传统气相法 | 第14-15页 |
1.4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改性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掺杂 | 第15页 |
1.4.2 调控晶体结构和形貌 | 第15页 |
1.4.3 构建异质结构 | 第15-16页 |
1.4.4 负载助催化剂 | 第16页 |
1.5 TiO_2及其TiO_2基复合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5.1 TiO_2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5.2 SiO_2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3 石墨烯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4 Ag_3PO_4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5 C_3N_4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6.1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催化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2.1 样品表征 | 第26-27页 |
2.1.1 X-射线衍射 | 第26页 |
2.1.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2.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2.1.4 拉曼光谱 | 第26-27页 |
2.1.5 N_2物理吸附 | 第27页 |
2.1.6 热重分析仪 | 第27页 |
2.1.7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 第27页 |
2.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TiO_2/SiO_2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样品制备 | 第29-3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1-33页 |
3.3.1 水热法制备TiO_2 | 第31页 |
3.3.2 水热法制备TiO_2/SiO_2复合材料 | 第31-33页 |
3.4 TiO_2及TiO_2/SiO_2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3-36页 |
3.5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TiO_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9-58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以TBOT为钛源合成TiO_2/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40-49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40-42页 |
4.2.2 TiO_2及TiO_2/RGO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42-47页 |
4.2.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 第47-48页 |
4.2.4 小结 | 第48-49页 |
4.3 以Ti(SO_4)_2为钛源合成TiO_2/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49-57页 |
4.3.1 样品制备 | 第49-52页 |
4.3.2 TiO_2及TiO_2/RGO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2-55页 |
4.3.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 第55-57页 |
4.3.4 小结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磷酸银、氮化碳及二氧化钛多元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78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59-63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61-63页 |
5.3 一元体系 | 第63-68页 |
5.3.1 结构表征 | 第63-67页 |
5.3.2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 第67-68页 |
5.4 二元体系 | 第68-73页 |
5.4.1 结构表征 | 第68-71页 |
5.4.2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 第71-73页 |
5.5 三元体系 | 第73-76页 |
5.5.1 结构表征 | 第73-75页 |
5.5.2 样品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75-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