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2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软土路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 软土路基 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1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 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软土路基 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5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1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2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6.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基本理论 | 第18-2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8页 |
2.2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 第18-20页 |
2.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20-25页 |
2.3.1 相关参数计算 | 第20-22页 |
2.3.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2.3.3 路基沉降估算 | 第24-25页 |
2.4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路基沉降计算 | 第25-27页 |
2.4.1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2.4.2 路基沉降估算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软土路基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28-50页 |
3.1 FLAC~(3D)数值分析原理 | 第28-31页 |
3.1.1 FLAC~(3D)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3.1.2 FLAC~(3D)的求解流程 | 第29-31页 |
3.1.3 FLAC~(3D)的应用范围 | 第31页 |
3.2 FLAC~(3D)计算参数分析 | 第31-35页 |
3.2.1 接触面参数计算 | 第31-32页 |
3.2.2 流固耦合参数计算 | 第32-35页 |
3.3 FLAC~(3D)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35-48页 |
3.2.1 水泥土搅拌桩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3.2.2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3.4 路基中心表面沉降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可靠性分析 | 第50-58页 |
4.1 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50-54页 |
4.1.1 可靠度概念 | 第50页 |
4.1.2 可靠度指标 | 第50-51页 |
4.1.3 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51-54页 |
4.2 工后沉降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54-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刘春原教授历届学生硕士学位论文一览表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