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 三、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0-11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二)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三) 文章框架 | 第11页 |
| 四、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一)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 第11-12页 |
| (二)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对策 | 第12页 |
| (三)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及影响 | 第12-14页 |
| (四) 企业挂牌对新三板的利弊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15-16页 |
| (二) 企业融资 | 第16页 |
| (三) 企业生命周期 | 第16-17页 |
|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 | 第17页 |
| (二) 各个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 三、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融资问题现状 | 第19-21页 |
| (一)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 第19页 |
| (二)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概况 | 第21-32页 |
| 一、 我国新三板市场概况 | 第21-22页 |
| (一) 新三板的定义 | 第21页 |
| (二)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2-28页 |
| (一) 规章制度建设概况 | 第22-23页 |
| (二) 企业挂牌、融资概况 | 第23-27页 |
| (三) 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情况小结 | 第27-28页 |
| 三、 发展新三板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 | 第28-29页 |
| 四、 新三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 第29-32页 |
| (一) 挂牌新三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利影响 | 第29-30页 |
| (二) 挂牌新三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 第30-31页 |
| (三) 挂牌新三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影响的结论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国外场外交易市场分析及对新三板的经验借鉴 | 第32-39页 |
| 一、 国外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 (一)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 第32-33页 |
| (二) 纳斯达克市场(NASDAQ) | 第33页 |
| (三) 粉单市场 | 第33-34页 |
| (四) 公告板市场(OTCBB) | 第34页 |
| 二、 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 (一) 各国(地区)场外交易市场挂牌门槛分析 | 第35-36页 |
| (二) 各国(地区)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模式分析 | 第36-37页 |
| (三) 各国(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监管模式分析 | 第37页 |
| 三、 各国(地区)场外交易市场对新三板的经验借鉴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新三板市场融资模式分析及案例研究 | 第39-45页 |
| 一、 新三板市场股权融资分析——定向增资 | 第39-41页 |
| (一) 新三板定向增资的特点 | 第39-40页 |
| (二) 新三板定向增资概况 | 第40-41页 |
| (三) 定向增资案例 | 第41页 |
| 二、 新三板市场债权融资分析——股权质押融资 | 第41-43页 |
| (一) 传统股权质押贷款 | 第42页 |
| (二) 创新的股权质押融资 | 第42-43页 |
| (三) 股权质押贷款案例 | 第43页 |
| 三、 企业上市的跳板——转板机制 | 第43-45页 |
| (一) 转板机制的意义 | 第43页 |
| (二) 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概况 | 第43-44页 |
| (三) 新三板转板案例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改善新三板融资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2页 |
| 一、 新三板市场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 (一) 新三板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有限 | 第45页 |
| (二) 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不容乐观 | 第45-46页 |
| (三) 新三板市场的转板机制还不够完善 | 第46页 |
| 二、 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 第46-52页 |
| (一) 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第46-47页 |
| (二) 加快推出做市商制度 | 第47-49页 |
| (三) 完善转板制度,建立绿色转板通道 | 第49-5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一、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二、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