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特殊形式基础论文

地震作用下边坡加固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预应力锚索发展过程第13-14页
        1.2.2 预应力锚固机理研究第14-16页
        1.2.3 预应力锚索地震响应研究第16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9-20页
第2章 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响应规律研究第20-41页
    2.1 地震作用下锚索响应机理分析第20-23页
        2.1.1 地震加速度方向与锚索轴向相同第21-22页
        2.1.2 地震加速度方向与锚索轴向相垂直第22-23页
    2.2 预应力锚固岩体响应分析数值模拟第23-29页
        2.2.1 数值模拟分析原理简介第24-27页
        2.2.2 数值模型建立第27-28页
        2.2.3 地震加速度选取和输入第28-29页
        2.2.4 数值模型比尺第29页
    2.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29-40页
        2.3.1 水平方向地震加速度锚索响应分析第29-35页
        2.3.2 竖直方向地震加速度锚索响应分析第35-36页
        2.3.3 预应力对锚索地震作用响应规律的影响第36-38页
        2.3.4 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第38-40页
    2.4 本章小节第40-41页
第3章 预应力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的离心机试验研究第41-69页
    3.1 试验目的第41-42页
    3.2 离心机振动台介绍第42页
    3.3 模型设计与制作第42-48页
        3.3.1 模型箱选择第43页
        3.3.2 模型相似参数推导第43-44页
        3.3.3 模型尺寸第44-45页
        3.3.4 模型制作第45-48页
    3.4 试验方案设计第48-49页
        3.4.1 地震波选取第48-49页
        3.4.2 试验工况设计第49页
    3.5 地震作用下锚索应力分析第49-56页
        3.5.1 地震作用下应变片响应分析第49-52页
        3.5.2 不同地震工况锚索应力变化分析第52-55页
        3.5.3 不同位置锚索应力变化分析第55-56页
    3.6 不同工况下坡表加速度放大系数分析第56-59页
    3.7 不同工况下坡顶位移分析第59-62页
    3.8 锚索锚固机理和新型锚索研发第62-67页
        3.8.1 应变片试验全过程响应第62-63页
        3.8.2 预应力锚索主被动支护作用第63-65页
        3.8.3 新型抗震预应力锚索的研制与开发第65-67页
    3.9 本章小节第67-69页
第4章 预应力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的数值模型试验研究第69-95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数值模型设计第70-73页
        4.2.1 数值模型建立第70-71页
        4.2.2 模型材料参数设置第71页
        4.2.3 模型边界条件设置第71-72页
        4.2.4 数值模型计算方案第72-73页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73-90页
        4.3.1 加锚边坡位移场分布结果第73-75页
        4.3.2 加锚边坡应力场分布结果第75-76页
        4.3.3 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与岩体相互作用分析第76-83页
        4.3.4 地震作用下锚索动力响应结果分析第83-89页
        4.3.5 不同位置锚索地震下受力变形分析第89-90页
    4.4 数值分析结果合理性评价第90-93页
        4.4.1 数值模型与离心模型中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对比第90-92页
        4.4.2 数值模型与离心模型中锚索轴力振幅对比第92-93页
    4.5 本章小节第93-9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5.1 结论第95-96页
    5.2 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宄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黏土工程特性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下一篇: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