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人体器官移植的现状及人体器官法律属性 | 第11-20页 |
第一节 人体器官移植与人体移植器官 | 第11-16页 |
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二、人体移植器官供体缺乏及其原因 | 第12-16页 |
第二节 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 | 第16-20页 |
一、未离开本体的活体器官法律属性 | 第16页 |
二、离开本体的活体器官法律属性 | 第16-18页 |
三、尸体器官的法律属性 | 第18页 |
四、法律关系主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及争论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 | 第20-28页 |
一、欧洲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 | 第20-22页 |
二、美国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 | 第22-25页 |
三、日韩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 | 第25-27页 |
四、伊朗关于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立法考察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我国关于人体移植器官是否适用产品质量法的争论 | 第28-31页 |
一、赞成说 | 第28-29页 |
二、反对说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人体移植器官不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理论分析 | 第31-45页 |
第一节 人体移植器官不属于《产品质量法》的中的“产品” | 第31-33页 |
一、《产品质量法》中关于“产品”的认定 | 第31-32页 |
二、人体移植器官不具有产品特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人体移植器官无法使用产品质量法基本制度 | 第33-38页 |
一、人体移植器官无法确立产品质量责任损害赔偿 | 第33-36页 |
二、人体移植器官没有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 第36-38页 |
第三节 人体移植器官主体不符合产品质量法中法律关系主体 | 第38-39页 |
一、产品质量法中法律关系主体 | 第38-39页 |
二、人体器官移植中法律关系主体不符合《产品质量法》 | 第39页 |
第四节 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易引发严重社会负面问题 | 第39-43页 |
一、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不符合伦理道德 | 第39-40页 |
二、将人体移植器官纳入《产品质量法》易引发犯罪 | 第40-43页 |
三、器官“销售者”无法获得长久经济利益 | 第43页 |
第五节 医学发展及立法先例无法满足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 | 第43-45页 |
一、医学发展尚无法支撑人体移植器官产品化 | 第43-44页 |
二、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将人体移植器官纳入产品质量法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余论——完善人体移植器官法律对策 | 第45-51页 |
第一节 构建合理捐助制度 | 第45-48页 |
一、改变器官获取方式 | 第46页 |
二、允许非商业化交叉捐献 | 第46-47页 |
三、适当激励补偿器官捐献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加大对非法买卖器官的处罚力度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法律支持全国器官捐助登记联网平台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