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河口潮汐湿地CH_4及CO_2排放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河口潮汐湿地CH_4排放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河口潮汐湿地CO_2排放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盐度影响下河口潮汐湿地CH_4及CO_2产生及排放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CH_4产生及排放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2 CO_2产生及排放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4页 |
2.1.1 闽江河口区概况 | 第22页 |
2.1.2 研究样地概况 | 第22-23页 |
2.1.3 样地土壤理化性质 | 第23-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2.1 野外观测实验 | 第24-26页 |
2.2.1.1 样地选择与设计 | 第24页 |
2.2.1.2 采样时间设置 | 第24页 |
2.2.1.3 气样采集、测定与通量计算 | 第24-25页 |
2.2.1.4 水样采集与测定 | 第25页 |
2.2.1.5 环境因子测定 | 第25-26页 |
2.2.2 室内培养实验 | 第26-27页 |
2.2.2.1 土样采集与处理 | 第26页 |
2.2.2.2 室内培养与测定 | 第26-27页 |
2.2.2.3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 第27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第3章 CH_4和CO_2排放通量时间动态及影响因子 | 第28-60页 |
3.1 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时间动态 | 第28-32页 |
3.1.1 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月变化 | 第28-30页 |
3.1.1.1 CH_4排放通量的月变化 | 第28-29页 |
3.1.1.2 CO_2排放通量的月变化 | 第29-30页 |
3.1.2 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0-32页 |
3.1.2.1 CH_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0-31页 |
3.1.2.2 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1-32页 |
3.2 环境因子的时间变化 | 第32-51页 |
3.2.1 大气温度 | 第32-33页 |
3.2.2 土壤环境因子 | 第33-38页 |
3.2.2.1 土壤温度 | 第33-34页 |
3.2.2.2 土壤pH | 第34-35页 |
3.2.2.3 土壤电导率 | 第35-36页 |
3.2.2.4 土壤容重和含水率 | 第36-38页 |
3.2.3 土壤间隙水无机氮和其他离子浓度 | 第38-44页 |
3.2.3.1 间隙水无机氮浓度 | 第38-41页 |
3.2.3.2 间隙水SO_4~(2-)和Cl~-浓度 | 第41-43页 |
3.2.3.3 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 | 第43-44页 |
3.2.4 潮水无机氮和其他离子浓度 | 第44-51页 |
3.2.4.1 潮水无机氮浓度 | 第44-47页 |
3.2.4.2 潮水SO_4~(2-)和Cl~-浓度 | 第47-49页 |
3.2.4.3 潮水DOC浓度 | 第49-50页 |
3.2.4.4 潮水盐度 | 第50-51页 |
3.3 气体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3页 |
3.3.1 与气温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1-52页 |
3.3.2 与土壤间隙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2页 |
3.3.3 与潮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2-53页 |
3.4 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 第53-54页 |
3.5 讨论 | 第54-58页 |
3.5.1 CH_4和CO_2排放通量的时间动态 | 第54页 |
3.5.2 环境因子对淡水及半咸水潮汐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 第54-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季节动态及垂直变化 | 第60-79页 |
4.1 土壤理化性质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0-69页 |
4.1.1 土壤C、N、P含量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0-64页 |
4.1.2 土壤无机氮含量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4-66页 |
4.1.3 湿地土壤电导率及pH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6-69页 |
4.2 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的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9-71页 |
4.2.1 CH_4产生速率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69-70页 |
4.2.2 CO_2产生速率季节及垂直变化 | 第70-71页 |
4.3 气体产生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71-72页 |
4.3.1 CH_4产生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71-72页 |
4.3.2 CO_2产生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72页 |
4.4 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 第72-73页 |
4.5 讨论 | 第73-77页 |
4.5.1 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季节及垂直动态 | 第73-74页 |
4.5.2 环境因子对CH_4和CO_2产生速率季节动态的影响 | 第74-77页 |
4.5.2.1 盐度 | 第74-75页 |
4.5.2.2 培养温度 | 第75-76页 |
4.5.2.3 土壤TN含量 | 第76页 |
4.5.2.4 土壤TP含量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5.1 结论 | 第79-81页 |
5.1.1 CH_4和CO_2排放通量时间动态 | 第79-80页 |
5.1.2 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季节动态及垂直变化 | 第80-81页 |
5.1.3 CH_4和CO_2排放通量及产生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1页 |
5.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101页 |